我喜歡「博士熱愛的算式」這本小說。
其實我好像兩年前就曾經看過這本書的簡介了,但是我對數學-尤其是數論的部份(聽說這是最倚靠天份的地方-_-)一直沒有什麼興趣,所以也沒有太注意這本書。這個印象一直到前天從清大人社圖的新書展示上看到這本書為止。
每個讀者讀小說都會看到不同的地方,而他所看到的部份,便反映出讀者最近在煩惱些什麼事情。以我來說,我看到作者筆下的博士,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加強版一樣:1.)他不太會跟人打交道,跟人打交道總是從研究領域開始,2.)食物是拿來餬口的,吃飽就好;3.)愛情是他生活中重要的一環,但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愛情的蹤跡;4.) 強烈的重視下一代,對下一代獲抱著無比的信心;5.)愛 看棒球,會把自己的專長跟自己的興趣強烈的結合。我跟這位博士最大的分歧,大概就僅僅在於知識之於世界的意義這點而已。當然我不是說我就等於他,我差他差 得遠的哩,我的意思是說這位博士在某方面的模樣,是我一直蠻祈求的模樣。當然,像他那樣當然也不是好事啦,不過反正我的夢想也不可能達成,所以無所謂就 是了(ps他也不會花時間寫blog)。
以上都只是murmur,不是重點。
重 回上一段的第一句話:「每個讀者讀小說都會看到不同的地方,而他所看到的部份,便反映出讀者最近在煩惱些什麼事情。」我看到這本書在傳達一個訊息:「只要 有心,人人都可以當數學家」。數學,被譽為是最需要智商、最需要天賦的學問,但在博士眼中,每個人都可以學數學,每個人都有數學的天賦,每個人都有參透上 帝所思的能力。他對女管家的耐心、對好動小孩的毅力,都在實踐這句話。我想,我之所以看到這件事情,大概來自我最近偶爾會想起的一個問題:「是不是每個人 都可以作研究?」
這個問題看似單純,但其實不易回答。
第一種說法:作研究,需要snese,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那種sense,所以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作研究。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說法,例如同學常常會罵我「willy你為什麼不繼續唸下去呢?你不念下去太可惜了啦」。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稱讚,但對我來說,這卻是一種侮辱。為什麼呢?請看第二種。
第 二種說法:作研究,只要中等智商即可,重點在於你有沒有忍耐寂寞、孤獨的毅力,如此而已。我之前便持這樣的觀點。我承認我這樣主要是基於道德而自我貶抑的 謙卑宣示,主要是因為我不能接受那群書呆子跟大眾聲稱:因為我比你們聰明,所以我可以在學校裡胡作非為。我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學院的書呆子如果不懂 得謙卑的面對常民大眾,那這個人應該抓去勞改,要向農民工懺悔才對。
第二種想法正氣浩然,甚難被挑戰(因為佔據了道德上的制高點),但我最近一直在想:這樣的宣稱,會不會只是另外一種的自大與狂妄?
我 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因為我最近一直遇到,有些人就是真的沒辦法進行客體化、甚至後設的思考。在我已經交付他觀察的工具之後(例如性別),他仍然沒有辦法客 觀地談談他做出某件行動的起因、甚至是別人作同樣事情的起因。重點是:他真的沒有辦法進行我經常做的思辨。那麼,看起來很明顯,我基於道德所選擇的第二種 觀點,顯然根本就不貼近事實。事實上,這種研究工作,就是只有一些人能夠作,那我今天宣稱一般正常智商的人都做得到,結果到頭來只有少數人做得到,那我這 樣只是貶低了他們原有的狀況、甚而提高自己的身價:本來是中間的人、結果被我這個自以為熱心但只會亂搞的人一鬧,他說不定還會自卑的以為他連正常人都不如
那 我這樣基於道德所做出的宣稱,倒頭來只傷害了那群無辜的人。而基於這個疑惑,「博士」給我的開示是:無論是什麼人,只要他有心,他就可以作研究(連數學都 可以了、還有什麼不可以);而作為先行者的我,則要用無比的耐心與毅力,陪著入學者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並且找出入學者的優點然後誠心誠意的為他鼓勵、為他 高興。
然後,一個數學家就誕生了。一個研究者就誕生了。
恩,我喜歡這本小說。
如果你有看這本小說,那你看到了什麼?那你讀我這篇文章,又看到了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