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8日

該上理財課程的是李校長您阿!



最近教育部說要把理財納入教學範圍之內,然後電子媒體就去找了一堆家長來評論。想當然爾,面臨聯考壓力的家長肯定反對,再怎麼說,多一科不如少一科,小孩的負擔當然是要盡量減少的。

讓人訝異的是,大學教授李家同,竟然也在聯合報為文天下雜誌網站備份),反對將財經相關課程納入教學範圍。原因是,這個東西若納入課程,那麼以後就要考試,徒增小朋友負擔;而且,有理財經驗的多半是有錢人的小孩,貧窮小朋友根本沒有看過錢,所以考這個貧窮小孩會輸在起跑點上,會拉大貧窮小孩與有錢小孩的成績差距。

李家同校長,請容晚輩不客氣的反駁您:您根本是在胡言亂語。

按照李家同的想法,您不也應該要質疑:為什麼要教國中生英文?教英文,就要考英文,而偏遠小朋友身邊哪有英文?那你在學校要求英文,不正是讓都市小孩跑在前面,是都市人打擊偏遠地區小孩的陰謀嗎?按照李家同的論點,不就是應該要廢除英文考試嗎?那為什麼您還都會趁休假時跑去交小朋友英文?不是應該把時間拿來寫文章要求政府不要教英文才對嗎?

李家同為什麼沒有罵?因為他知道,英文真的有用,不能用城鄉差距的觀點來看。事實是,金融知識的教育也一樣,也不該用城鄉差距的觀點來看。

因噎廢食,莫此為甚


李家同的想法,很明顯是把課程設計跟考試測驗混雜在一起。教育制度分成兩個部分,課程內容設計以及考試測驗。而台灣目前教育制度的主要缺陷,是在考試。今天因為考試設計有問題,卻要求課程設計那邊去退讓,這根本是本末倒置。大學教授沒有分辨這兩件事情,真是讓我感到十分疑惑。

我更認為,如果國中生真的把理財教育納進去,這可能才是我們中等教育中少數真的「用得到」的一些知識。因為除非你是要過下面這些人的生活,否則你就一定要有金融知識。

寄件者 iamwilly's report

我對台灣的中等教育是十分的失望,因為我們的中等教育,是被一群沒有社會實戰經驗的師範院校的人所把持,他們要小朋友學的東西,是「他們自認小朋友應該學會」的事,而不是小朋友在社會上生存「實際需要」的能力。

以語文這個我們最容易應用到的東西來說好了,我們的中文教育,就是要學生為賦新詞強說愁、學著怎麼寫散文,但卻沒要求學生去寫有觀點、有證據的分析性論文;要求學生去讀一堆古詩詞,然後學生出社會之後卻看不懂報紙的社論。你說這種語文訓練到底是有什麼意義?讀詩可以豐富人生?算了吧,看得出新聞報導的錯誤、能夠搞懂台灣政治人物怎麼污錢、把政府預算花到哪裡去我想是重要多的吧。

金融知識才是真正「有用」的東西


我們的中等教育中,這樣的問題到處可見。但是這個「理財課程」,如果設計得好,可能是中等教育中少數有用的科目。

今天李家同對理財教育那麼嗤之以鼻,絕對是來自他對「理財」這個概念的狹隘偏見。他文章中所談論的「理財」,不過就是股票、基金、債券。一言以蔽之僅止於錢滾錢的「投資」領域、這個範疇而已。可是事實是,「投資」這只不過是金融知識最末端的事情而已。

而且就算是要學關於投資的理財知識,又有何不可?難道要等到變成下圖中的阿伯時,再來悔不當初嗎?

寄件者 iamwilly's report

真正重要的是,今天小朋友所需要的金融知識,是學會記帳、學會為自己的家庭弄出收支帳;是教導小朋友們看穿保險業務員、理財專員的話術,在他實際被人唬弄時先打預防針;是學會在日後要買車子、房子時如何不被建商、銀行牽著鼻子走;甚至是在未來財務出現危機時,學會用合理的成本來取得資金,而不是莫名其妙就成為卡債成員。

趁早練出記帳的習慣、學會控制自己的金錢慾望不重要?趁早知道未來世界會用什麼方式騙你掏出金錢不重要?所以我聽到這個消息時,當然是舉雙手贊成。

這不是李家同的錯,而是李家同在成長的過程中,從來沒有人好好的告訴他「理財」到底是什麼東西,因而讓他覺得那是一個銅臭味很重、知識份子不屑一顧的東西。可是現實是,這是一個資本主義的社會,現代人若不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只會成為金融從業者的殂上肉,有人專門誘拐有錢人,也有人專門欺負沒錢人,你若沒有防備,它們就會把你身上的每一分錢擠出來。清高如李家同,想必也有買過房子、車子,甚至可能也有上當受騙的經驗。

寄件者 iamwilly's report

當然,我們絕對可以料想得到,台灣特殊的教育環境,肯定會讓這個立意良善的科目變質,可是這個理念是正確的,「金融」這個社會領域,絕對是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一環,在現在開始出現「金融人權」的當代台灣,要求國民從小就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絕對是必要的。

奇怪的是,同樣也有家庭,也當過校長、體會過校務基金短缺的李家同,怎麼會不知這層道理?我想與其說不懂,恐怕是知識份子的清高形象,讓他不能「下凡」沾惹柴米油鹽此等俗氣的事情吧?



--

2009年6月5日

馬政府上任一週年評析


大家許久不見,各位還好嗎?由於工作相當繁忙,加上工作的內容就是發想、寫作,willy實在是沒有精力再來更新部落格了。

這一兩個月來,工作漸漸步上軌道,於是有了更新部落格的念頭,但現在已經沒有能力再如過往設計一個專題來跟各位報告,只能以既有的所見所聞來跟各位鬼扯自己的偏見了XD

說到工作,咱們的馬總統,總統也當一整年了,也到了該回頭檢討一下的時候。雖然520這個主題,已經一堆人提過,但我現在也沒什麼題材可以虎爛,所以也只好用這個主題來活絡一下人氣。

毫無疑問的,馬政府過去一年來的作為,只能以「荒腔走板」來形容。容我不客氣的說,任何一個人說馬總統一整年來「幹得好」的,要嘛就是馬團隊自己的人,要嘛就是沒有睜開眼看事實的政治冷感者、要嘛就是純粹以情感在支持的死忠支持者。因為,馬團隊自以為最驕傲的兩個成果,在我來看,糟糕到根本就不應該作。

馬政府在政治操作上的失敗就不提了,雖然他到目前為止還是認為他在陳雲林以及相關事件上都是沒有錯的,但這邊只談他在經濟政策上的亂來。


滿手武器 沒有成績

其實任何一個團隊剛上任,都不可能立刻上手,這很合情合理,我也不是以這個標準來苛責他;我也不認為從他上任起,台灣GDP的快速衰退跟他有什麼關係,今天就算是謝長廷上任,他也一樣是要面對08Q3開始的連四季衰退,這個現實跟誰當總統沒有什麼關係;我也不是批評他沒有落實選前的支票,畢竟那本來就是騙人的,把那個當真本來就不應該。

這邊題外話插一下:任何一個有腦的人都該認清,馬英九選前提的經濟政策,打從一開始就是絕對不可能作得到的。ㄟ,你嘛幫幫忙,知名的六三三政策(四年內經濟成長率6%、國民所得3萬美票、失業率3%),你光國民所得一項就好,2008年台灣人民國民所得是一萬七千美金,你要在四年之內爬到三萬,你國民所得的平均年複合成長率至少要20%!!!中華民國在1990年經濟穩定下來之後,就沒有任何一年的國民所得成長超過20%,你馬英九上任就可以連續四年做到?

至於經濟成長率、失業率的鬼扯也實在是叫我驚嘆。台灣已經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了,在這個時候拿那種20年前的未開發年代的數據來騙人,擬政策的人真的是看不起台灣人民的智慧。曾經相信過這種鬼話、然後馬英九當選後承認自己作不到,然後把他罵翻的朋友,恐怕你自己也要檢討一下。

我不滿的是,馬團隊所擁有的籌碼可是你前任所沒有的超大優勢:你是以超高得票率當選總統、且立法院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下,更棒的是反對勢力根本就是分崩離析,在沒有什麼人有能力跟他對抗的情況下,還能把事情搞得那麼糟,馬團隊絕對要自請處分。

馬團隊最讓我失望、也最讓我心寒而擔憂的,莫過於他在產業政策上的空白。

空有炒股能耐 卻無產業政策

馬政府上台以來,完全沒有任何可以端得上台面的產業政策。當然,我完全同意產業政策不是短時間就看得效果的東西。但是問題是,你的計畫是什麼?你根據什麼做出這個計畫?你準備從哪裡開始?你就算還沒有動手作,也好歹先講一下你要作什麼嘛。結果咧?你根本什麼都沒有,這從DRAM這個事情上看得清清楚楚。

Dram的敗家子問題其實已經很久了,早在2003年台灣就有人在講台灣的Dram廠商不求長進,政府不應該持續補貼了,08年大垮台不算是馬的錯。但很不好意思,事情就剛好發生在你任內,你就是得解決。那結果你怎麼處置呢?很明顯,最後我們看到馬英九不敢得罪經營階層、力挺技術官僚的決策,利用去年年底Dram最慘的時候強勢要求企業整併。到現在,Dram價格又彈一點回來了,好不容易請到優秀人士主掌的tmc,但現在看起來可能也沒什麼搞頭了。

沒有人知道這個政府腦中,他想像中未來20年之後的台灣產業,長得什麼樣子,更讓人擔心的是,這個政府好像根本就以為,它沒必要規劃一個20年的產業計畫,只要作一些短期的刺激灑錢計畫就可以了。事實上,這個政府還相當的以他的短期計畫引以為榮呢。

馬英九上任以來,「所謂最成功」的政策是什麼?就是消費券。我們先不要談消費券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蠻多數據都顯示消費券基本上是被拿來替代必要的現金支出的),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消費券!

台灣發放的消費券,跟日本當初發錢的政策是不一樣的。相對於日本的做法,台灣的政策,本質上就是叫人去亂花錢。我從來沒有聽過有任何一個經濟體是靠著民眾亂花錢、奢侈浪費而能夠長期穩定發展的!我們這個時時緬懷國民黨老前輩的馬總統,他怎麼不想想他最欽佩的那位小蔣總統,他是怎麼節約的過日子?



台灣的經濟奇蹟,一開始是靠著人民在血汗工廠裡面,流血流汗努力打拼作外銷,然後拿去給小孩唸書,然後小孩子唸書,進入環境比較好的地方、用自己的腦漿打拼賺外匯!台灣的富裕生活,是人民用血汗拼出來的,而不是靠著一堆拜金女跟凱子男隨意花費出來的!

消費券就是為了衝GDP數字弄出來的東西,要衝GDP有那麼多方式,他偏偏挑了一個最不好的方式來作,建議他作這件事的那幾個經濟學博士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以前在學校告訴人家說要盡量節省消費財,把資源拿去投資在資本財上,結果自己上了台之後反而帶頭倒著作,最後09Q1的消費數據出來,還在那邊硬凹,真是可恥到了極點。

十年之後,回頭來看現在這個「發現金拼消費」來救國的債留子孫政策,肯定會被列入教科書,被大學教授諄諄教誨絕不能重犯的錯誤。

第三,馬政府近來相當引以為傲的功勞,就是引進中資來活絡台灣股市。說到中資來台,台灣股民樂翻了,但問題是,中資對於台灣的產業有什麼幫助?

現實是,台灣並不缺錢,台灣缺的是投資機會。台灣就是因為沒有投資報酬率高的產業,而且沒有看到一個有未來性的新興產業,所以資金才會一直往外流。最明顯的就是台灣本地的創投獲利狀況越來越不好,而且結束營業、清算的數量一直在增加。為什麼要收攤?因為台灣就沒有投資機會阿,對岸的市場更原始、更有爆發潛力、更有投資機會阿,錢會跑去報酬率高的地方阿!

那在這樣的情況下,你馬政府引中資來台是幹嘛?你政府應該要作的是,花錢引導產業走向,把產業的基礎建立起來!你把產業建立起來,不用說中資了,全世界的資本都會急忙跑進來投資了,哪還需要低聲下氣的拜託人家來援助你?


面對中國,先好好檢討自己

我不是說就不准中資來台,但確實必須要認清,它們來台灣的目的絕對是多重的,要小心應對。為什麼我說敢說他們來台的目的不單純?很簡單的理由:現實就是台灣的投資報酬率遠低於中國自身,而且技術、市場又不如歐美,那麼那些資金幹嘛還要跑來台灣這個投資報酬率不高、又沒有市場前景的地方?資金是非常理性的東西,他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絕對不會作這樣的事,至於「特別的理由」是什麼,自己要小心。

今天馬英九很想要靠中資來幫他作他的十二項愛台建設,政府自己應該要想想看,為什麼台灣本地的資金以及外資不支持?理由非常單純:因為那幾項建設的報酬根本就太低,所以沒有資金願意投入阿!你政府就應該要想想看,你的計畫有什麼問題,為什麼眾人都不看好,所以不願意跟著投資?而且更要仔細思量,既然沒有投資報酬率,那為什麼中資還要進來支持?

台中的經濟實力差距太大,而台灣又是個淺碟型經濟體,且不幸的是中國又是一個有能力以政領商的非典型資本主義國家,台灣貿然對他全面開放,絕對是引狼入室。

我不是說就不准它們進來,在現代金融世界,我們不可能百分百防止中資了,但是可以要求利用各種方式瞭解它們的活動,例如要求它們揭露資金來源資訊,或是每增加多少的持股就必須要申報的規定。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我們一定得下這盤已經處於下風的棋局,至少也要把眼睛睜開來、仔細度量之後再積極參與,試著控制局面,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就承認失敗,只求「投降輸一半」、被動的看人家想要什麼就跟著配合。 當然我不是說馬政府就投降了,而是他們太快就放棄一些可以拿來當作籌碼的關卡,搞到最後,就是台灣方面是真的很有誠意的跟對方交往,但到最後只能靠著對方的善意來苟存。

長久下來,只要中國內部不發生小說寫的那種大動亂,台灣一定是逃不過中國的控制,但問題是台灣是以什麼姿態被併進中國的勢力範圍?目前為止,04~08年的扁政府跟08~09年的馬政府,示範了兩種完全極端的表現。台灣人所期待的,是一個不卑不吭、有自信的面對中國,並理性的根據自己手上越來越少的籌碼跟對方談判、獲取最大國家利益的政府,而不是過去這兩種完全詆毀對方、以及現在這種全然倚賴對方的誇張形式。

陳菊在五月底為台灣這兩位總統以及黨主席,作了一個很好的示範,我只能期待,步入第二年的馬政府可以從過去一年來的一連串抗爭、以及陳菊身上得到一些啟發,而已經內亂一年的民進黨,能夠把焦點從扁身上移開,開始論辯如何面對未來三十年的中國。

這篇文章就到這裡結束。這是一個民主的社會,我們也只能期待馬政府在我們用選票教育他的時刻來臨前,能趕快搞清楚他們應該把資源花在什麼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