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6日

碩士生教戰守則(二):與自己比

2007/8/26,


恩,讓我們重回初入學的時候,回想當時的心境吧。


擔心、緊張、胃酸過多


我印象中,初入學時,每個同學都有一番遠大理想:A同學說他畢業之後要去法國念視覺影像,B同學說以後要去英國唸書,C同學最務實了,他只說他要兩年畢業「這樣而已」。不過講是這樣講啦,大體上大家心理頭比較多的還是恐懼感,而不是剛剛講的那些抱負。

新生初入學,總是心懷恐懼。換學校換科系的新朋友會擔心,換學校不換科系的朋友也會憂慮,就算同學校本科系上去的老朋友會有緊張。大家都會怕:留在原地往上升的朋友,背負著原先師長的期待,因為他們會有「只能比別人好、不能比別人差」的先天壓力;而轉行、或是換學校的新朋友,也會認為自己先天不如人,一開始就差人家一大截而很擔心跟不上其他人。

儘管大家都忐忑不安,胃酸都滿到喉嚨了,但是表面上都裝得一副沒事樣,實際上大家都是緊張到不行的。畢竟每堂課都是 seminar、上課前要交讀書心得,同學之間要正面對決,直接分高下的日子,是之前都沒有遇過的(在台灣還好,比不上人家也不會怎樣,你要是在國外念學位,要是比不上人家,明年就沒有獎學金,就要打道回府啦)。這樣的生活實況,不管是什麼樣的人都會感受到壓力,都會擔心比不上人家,都會覺得自己很爛,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是唸書的料,開始質疑當初不去工作而跑來這邊念這個鳥學位的意義何在。

這個讓人不舒服的感受是每個人都有的,如果你沒有,我才覺得奇怪。那我們該怎麼克服呢?


與自己比

人百百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只是我們看不到別人那些痛苦的層面而已。

舉例來說,有的人就是英文很好阿,讀書就是超快,咻一下就看完了;但你不用羨慕他,因為他很可能會覺得自己有看沒有懂,他反而羨慕你慢慢看,可是都知道重點在哪裡。再例如說,有的人在課堂上就是很吵,整堂課就是在跟同學甚至是老師抬槓,一副就是不大放厥詞他就覺得自己沒來上課一樣,這種人你也不用覺得他很厲害,因為他可能就只會反駁人家、踢人家的台子,但沒有辦法提出自己的立論,沒有辦法打造自己的台子。再例如說,有的人他一看到同學就問人家目前在研究什麼,進展怎麼樣,看起來一副就胸有成竹樣,跟這種人相處壓力很大;但事實上這個傢伙很有可能是很自卑,因為他感情生活很乏味,人生又沒有什麼娛樂,所以只好整天烤問他的同學來尋求一點人生的慰藉(呃,我想跟我的同學應該都知道這個人是誰...囧)。

簡單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題,但是我們往往都只會看到自己的難題,沒有看到別人的難題,所以常常會覺得自己很遜實際上是每個人都很遜:每個人在交報告前都不想寫報告,都會拖拖拉拉,都會想要拖到最後一刻才交;每個人也都有感情問題,也都會因為感情問題讓自己沒有辦法作事情-無論是高昂或是低盪(而 且感情可怕的地方就在於:沒有感情問題,往往更是一個更大的問題)。但是我們在跟同學相處時,往往只會看到別人的好,不會看到別人的慘狀,會想像別人都很優秀、自己很無能,從而覺得自己不是念碩士的料。

這個時候,克服心病的關鍵,就是「跟自己比」。

因為每個人的問題都不一樣,你與其欽羨別人很厲害,洩自己的氣,還不如先好好的想清楚自己的問題,然後按部就班的解決問題。我們腦中應該要思考的問題是:我現在有什麼缺點?現在手上有什麼事情要作?這些事情哪項最重要、哪個缺點最危險?那我該如何改過?

知道自己有什麼問題之後,就督促自己,每天都改進一點點,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強,讓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更強,每天都把自己往更好的方向推進。連續持續一個月,就會看到效果。這就是跟自己比。

緊接著,度過一開始的痛苦階段之後,你會漸入佳境,而且表現得可能比別人還好,因此漸漸得到稱讚,人家開始把你當成「擇其善者而從之」的「善者」來看待(其實,你進碩士班的時候,許多外面的人應該就是這樣看待你的了,只是你已忘記那段歷史而已)。這個時候,我們要記得的另外一句話:專業人士跟業餘人士最大的差別,就是業餘人士是根據別人的標準來審視自己,專業人士則會針對自己的狀況,制訂自己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我們必須根據自己的長處與短處,立下一套適合自己的規矩,制定一套量身定做的要求:要盡可能彌補自己的弱點,盡可能放大自己的強項,盡可能的提昇自己。

「跟自己比」,不只是一種迴避跟他人比較的推託之詞,更隱含了對自己的高規格的期待與要求。這點要請版友們特別注意。

下一章我要談的,則是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寫日誌。寫日誌,是增加論文進度的很重要工具喔,請各位版友一定要看喔!




升級小秘訣:訂定計畫的小撇步

我們每天都在定計畫,但是訂計畫是有技巧的,這邊提幾個小秘訣。

第一,絕不訂定一個自己完成不了的計畫。我們一旦定了一個自己潛意識都覺得自己完成不了的計畫,就會拖拖拉拉,不願意趕快完成。最糟糕的是,久而久之,我們還會下意識的以為,計畫不能完成是常態,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這是非常可怕的錯誤,絕不可以讓它太常發生。一旦發生,就要檢討哪裡出問題:是排了太多進度?有其他突發的狀況耽擱了進度?要很仔細 的想自己為什麼不能按時完成,不能就這樣放給他過。

第二,按時完成計畫,就要給自己獎勵。不管是買一杯奶茶給自己喝,或是跟自己說一聲自己真是帥氣阿都好。要給自己正向刺激,想辦法制約自己,讓自己有動力去完成下一個計畫。適當的獎勵是很重要的,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不然久了也是會彈性疲乏的。

第三,所有的計畫都要留空檔,一定要放一些時間空白,拿來當作備用;有備用時間,你才有餘裕去應付一些突發的緊急事情,或是因為某些工作的難度超出自己預料而延遲的進度。備用時間一定要有,就算那個備用時間真的沒有用到也沒有關係,沒有用到就拿來獎勵自己吧;除非你10次計畫裡面有9次都沒有用到,那這個時候你就應該要反省,你是不是制訂了一個太容易達成的計畫…。

第四,計畫要切得很細,要把當天的自己,當成一個只具備執行的機器人來看待。你不能制訂一個很概括的計畫,而是要把時間切得很細,你可以用半小時為單位。有很多大老闆是用10分鐘作切割單位、有的白領行政人員是用15分鐘啦,但我是覺得學術工作算是比較耗費腦力的,所以事前需要時間醞釀、事後需要時間讓自己沈澱(不要想歪),所以用30分鐘作為切割單位比較合理。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