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9日
學術邏輯 vs. 社會常態
2005/12/19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就已經不看電視新聞、文字報導也很少看了,因為每次看都滿肚子火氣。一開始總是從報導的議題開始,覺得他們報導的事情實在很白目;然 後又開始嫌棄他們的主觀判斷遠多於事實傳達;最後再靠背一下他們的判斷根本不正確。因為這樣,所以偶爾看到的時候火氣都會很大(因為很少接觸所以效果會加 倍)。
最近回家吃飯,我總是在吃飯的時候看國家地理頻道(最近開始覺得N 牌比D牌好,所以都先看N牌),可是老媽有時候會說應該要看一下新聞,才知道世界上發生什麼事情。我第一個反應就是就算我要了解世界發生什麼事情也打死不 會透過電視新聞這鬼東西,可我想反正就陪媽媽看電視嘛,所以也就乖乖的把頻道換成聽說是「廣受稱讚的電視新聞媒體」TVBS上面了。果不其然,火氣立刻上 來。
我看到的Case 是北市的小巨蛋因為安全問題,然後要求每個進場的人打開包包讓工作人員「用手伸進去翻東西」。我一看到我就說哇靠小巨蛋老闆的「關係」也太好了吧,這樣搞 都沒人說什麼?當下我感到非常不解。看下去才知道問題在哪裡:記者還不停的透過各種訪問去強調這麼作不僅是為了安全、而且沒有造成麻煩。我看到當場抓狂, 你TVBS到底是收了小巨蛋多少錢阿?作這種一面倒的護航文阿你TVBS是小巨蛋公司內的機關報喔?看到這裡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小巨蛋敢這樣搞了:因為台灣 民眾都被我們中立客觀、毫不偏蚾的媒體告知:公然侵犯個人隱私的暴力、反民主行動,是完全合理、可以接受而沒有任何疑義的!
我媽靜靜的聽完我的靠背,過了很久之後,終於語重心長的表達她的想法:「兒阿,雖然我覺得你講得也沒有錯,可是你幹嘛要講這個呢?我們在社會上生存,就是要大家都是好朋友,要想辦法找大家都一樣的地方阿,那幹麼要這樣清楚劃分出你跟別人的不同呢?這樣就會樹敵、不好做事情阿!這點你要改。」 我當下完全不能接受她的想法,因為要是每個人都跟她一樣,那世界就不會有任何改變,爛的東西就永遠在那裡!但我沒有說話,乖乖把飯吃完、洗完碗趕快閃回自己房間。
我事後分析了一下我跟我媽的這次對話。而我認為這個衝突點基本上來自於兩個運作邏輯彼此的衝突,在碰撞中反映、再現了兩個場域的不同邏輯。
我媽媽講的這些話,是一般社會場域中正常運行的狀況:亦即要想辦法尋找眾人的共同點,以突顯出彼此的類似之處。用這種「尋求共同處」的方式來集結力量、或是商業互惠。媽媽是保險業務員,她的sales經驗必然讓她更深刻的體驗到上述邏輯的重要之處,因而她會認為我這樣的想法是「血氣方剛、未經社會歷練過」的不成熟想法,因而她以「你要改」一個命令句作為結尾。媽媽的想法代表了一般社會場域的典型想法,但是在學術象牙塔(至少在知識積累的過程)裡頭的狀況卻剛好相反。
知識積累的過程,基本上就是找出每個見解的不同,然後找出其中遺失、跳躍的環節,藉以證明自己的論點有其意義。雖然總體來說,每個論點之中總是有彼此承繼之處,但就學術發表的機制來說,藉由區分來求取生存,算是十分必要而合理的簡要歸納。
在衝突的當下,我跟我媽兩人都不能理解對方為什麼會這樣想(我不能接受我的媽媽怎麼可以這樣混水摸魚、她也不能接受我念到研究所了怎麼還那麼不成熟),但這個表面上的母子衝突與對立,實際上是反映了兩個世界的不同運行法則。又因為我是個夠稱職的學術人、我媽也是個夠優秀的sales,所以這個對立更顯得直接而夠力道。
一旦理解了這兩個世界的不同,就很容易理解轉換跑道的人有多容易死在另外一個世界了。例如,社會運動團體間,彼此強調你我不同、相互區隔對立,就是把象牙塔 的運作方式帶到現實社會的結果;某些政壇、學界兩頭跑的學者(尤其是老一輩的學者更是多),更常常把實務界的寫作方式應用在學術寫作上面。我要是期刊的主 編一定很痛苦,這種大喀人物的文章不讓他發表也不行、但是若讓他發表保證一定會減低自己的impact factor,真是無奈。
在學術場域生活的我們要正視這個差別,而不是無視於其存在。一來是因為我們或早或晚,總有一天會面臨轉換的時機;二來是這也有著於我們尊重、理解那些與我們不同的社會運作法則,但同時也肯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其合理、必要的地方。我認為,這才是健康的因應之道。
另外,不知道讀者有沒有讀出我的hidden agenda?本文是試圖證明「客觀地分析自己所遭遇到的立場與對立」還是可以達成的一個小例子。
社會研究,絕對不只有「攪局」的能耐而已。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6 則留言:
你這篇相當有血有肉有意思,我最近也遇到像你說的這種不同世界觀帶來的衝突。
只是我遇到你筆中描述的「社會常態」是由一個社工者口中說出來,這更讓我血脈噴張啊!
簡單說,我的做為在他們看來,是遊戲規則的質疑者或破壞者,而他們的角色我則感覺有點像是遊戲規則的民間解說員,講解給還不太會玩遊戲規則的弱勢族群聽,希望他們日後玩得更順手些。
至此,如何看待遊戲規則成了我和那個社工者的重大差異,但具體展現在活生生的世界裡。而且我也因為我的一些做為,讓那場域起了一些變化,對我和社工員口中的「弱勢族群」起了一些變化,而那變化是讓人傷心的,對我和社工者都是傷心的。
讓我不得不反省自己的理念與做為,日後要更謹慎。心得是,學術研究者或社會運動者,都是在活生生的世界裡啊,不是在自由選擇變項的實驗室裡。
現在也許還沒有到進行分析的時候, 先把情緒慢慢地, 自然的沉澱下來, 也許才是目前的要務. 畢竟你遇到的事情是更強烈而直接的.
順便提一個最近看到的東西.
我最近稍微翻一下夏曉鵑的流離尋岸,還有後來在台社放的那篇方法論文章, 這裡頭都有蠻多她作為一個實際執行的社工者的告白與自我辯解, 你或許可以參考看看.
當然她的看法跟你遇到的社工員不能相提並論, 但至少她的文章可以讓我們看到, 作為一個從象牙塔出發的社會實踐者, 在面臨兩個不同世界的衝撞時如何自處...
或許我也該精讀流離尋岸了XD
我可以說我看不大懂嗎……?我可以理解你媽那種想法是「要在社會求生存最好長得跟大家一樣並且和樂融融」,但是我不太懂你對學術象牙塔的分析……套到你看小巨蛋這件事情上?(還是後面已經跟小巨蛋無關了?)
附帶一提,我知道小巨蛋這件事的時候也是「X!怎麼可以這麼囂張!」我無法理解這種事情怎麼可以到現在還不被罵到臭頭。而且不只這次雪狼湖事件,據說比較大一點的表演活動就會這樣檢查,如孫燕姿上次的演唱會,因為是亞洲第一站所以表演服裝十分保密。小巨蛋的飲食也是很無禮的規定,連放在包包裡面的食物都被翻出來丟掉據說是因為場內不可以進食,結果上了二樓他們自己販賣部很囂張地開了好大一個店面……
to柚子:
後面的東西確實已經跟小巨蛋沒有關連,小巨蛋的故事其實只是後面討論的前言而已。不過你不了解文章的意思,應該是作者本身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__-
前天好像有聽人家說,小巨蛋現在已經可以帶食物進去了(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在食物的定義上玩文字遊戲?);但還會不會搜人家包包我就不知道了。
真奇怪,人家中正廟、誠品、Ikea、Sogo也都不敢、搞不好也沒想到可以翻包包,真不明白憑甚麼小巨蛋這麼屌?就因為全台灣就他們一顆嗎?
我覺得你會步上林文源的後塵……(據說他從博士班開始就像受了詛咒一樣沒人聽得懂他講的東西XD)
至於那個小巨蛋,好像商討的結果是要嘛他們就不能賣食物,不然就是不能翻人家的包包禁外食。
然後我跟我那位剛從美國回來的美女室友討論小巨蛋的事,我在為了台灣為什麼可以這樣翻人家包包的事火冒三丈覺得這社會怎麼搞的,但是她說在美國這種事情很習以為常,只要有大型活動像是世足賽都一定要開包包檢查,只是不會伸手進去翻。這是因為美國對恐怖主義十分警戒的關係,幾萬人密集在一個空間裡面,正是恐怖主義的下手的好時點。
雖然這樣子我可以比較理解檢查包包的動機,但是這是在台灣耶!這就像對著一位瘦弱的老阿公說:「我們要限制你在女性空間活動的範圍,因為只要是男性都有行使暴力的可能」……好啦這比喻爛了點(舉得比Willy還糟),我想表達的只是,地域不同,在台灣作這種事不管說什麼理由都覺得很可笑而讓人無法接受。
我對「美女室友」比較有興趣XD
在911後的美帝內地,開包包確實已經變成大型聚會的常態,像看棒球就會被「開包包」,可是至少不會「翻包包」吧。台灣其實也有「開包包」的檢查方式,只是不常見,而且也不會動手「翻」...orz
不過,如果就台灣的資本主義化來說,其實本島比美國還危險呢!畢竟我們的政治人物,從總統府到總統府對面,每個都是義無反顧地擁抱資本的阿XD
嘿嘿,本篇有六個comment囉~~
看來本blog正慢慢轉形成熱門看板囉d^_^b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