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讀者可能會問我,我這兩年怎麼變那麼多,沒事幹嘛放那麼多圖片,而且跟內文好像又啥關係!?
iamwilly說:這是因應時代趨勢不得不做的調整阿!
iamwilly說:這是因應時代趨勢不得不做的調整阿!
現在資訊爆炸,人們整天都被一堆訊息炸得受不了,因此人們分配給一篇網路文章的時間,差不多就是一分鐘,文字數約300字。如果文章內有一張圖,那人們會額外再給你一分鐘,那就是600字,超過讀者就轉台啦。可是我的文章受限於題材與個人寫作的囉嗦習慣,不太可能把一篇文章壓到500字。所以也只能靠著大量的圖片來留住一般讀者的注意力啦。習慣看文字的貴客們請就多多包涵啦~
廢話講完,進入正題。
一般職場的工作,除了少數出差以外,多數時間都是在公司裡頭。但是線上記者則不是如此(尤其是平面新聞):記者不打卡、沒有明確上下班時間,平常哪裡有記者會、有活動、哪裡有人聚集,記者就鑽到哪去。一般的報社記者,基本上不進公司,負責採訪的媒體記者室、路上的咖啡廳,還比較像是記者的工作室。除非是自己的師傅,或是上面有特定安排,否則沒有人知道自己在哪裡。
因此,跟記者每天作息相關的,其實是外頭的人。要瞭解記者的生活,看他平常跟什麼人打交道,可能是比較好的切入點XD
PR:線上記者的好朋友
新聞產業發展到現在,建制很完整了,比較有規模的組織(包含政府與公司),都會有一個Public Relation team專門應付記者,就算沒有PR部門,重要場合也會找公關公司打點。
PR對於線上記者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約訪的橋樑以及新聞稿的製作。新聞稿對於電子媒體、日報以及即時新聞的記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即時新聞,他們一天可能要寫6~8篇、甚至10篇稿子,沒有新聞稿幫記者作整理,實在活不下去。
PR的工作量非常大,要提供委託客戶一大票關於產品、產業的市場行銷分析、作很多市場調查;應付記者,只是他們龐大細瑣工作的一小部分,不幸的是,這也是決定他們績效的重要部分。從PR的績效考核,就可以看出記者對PR的意義:辦活動時記者到場的數量,以及辦完活動之後的新聞曝光數量,就是PR的業績;如果可以,最好是還能引導記者的思路,報導公司希望報導的方向。因此,記者對於PR來說,是要好好款待的奧客,奧客的要求,無論如何還是得達成。
寄件者 journalist_3 |
因為這層買賣關係,所以我有時候會看到,對PR很不客氣,甚至吃PR言語豆腐的記者(作PR這份工作的,常常都是學歷漂亮、外表更美的內外兼修的俊男美女,都是那種如果模特兒遲到,她們還可以自己上去暫時頂一下的等級)。不過,你若覺得可以因為他是若是就欺負他,哪天重要的新聞記者會、PR就故意漏通知你,當你跟競爭的記者同時希望安排專訪、他就刻意安排給妳的競爭對手,讓你被上級罵死。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你跟PR比起來很屌,人家在關鍵時刻捅你一刀的機會多得是。
所以,PR與記者,兩者既是客戶與供應商的關係,但某程度上來看,兩者也是利益共生體。沒有記者、PR很難有公關績效,沒有跟PR有點交期,他們就公事公辦、一視同仁,記者也沒辦法搶在其他同業面前有什麼特別表現。
寄件者 journalist_3 |
大學教授:陌生主題引路人
記者的另外一個來源,是大學教授。
雖然大學教授看起來混得很好,好像懂很多很不錯,不過我私下講(只是網路好像也沒私下講這種事),大學教授能提供的幫助其實不多。在新聞題材上,因為他們的生活節奏比較慢、遠離時事(甚至還會排斥跟時事走太近),因此他很難知道什麼密辛;至於他們的觀點,由於大學教授的養成過程較長,比較沒有受到外界的刺激,所以他們的立場會很固定,所以你要是熟悉這個教授的思想,其實你不需要問他,看他文章就知道他會講什麼。
不過儘管教授無法幫忙查證事實,觀點上的幫助也有限,但是教授們有兩個無法取代的價值:1.)可以作為你進入一個完全外行領域的跳板,2.)可以介紹真正核心的人給你認識。
當老師的都愛教人,喜歡(其實也有點算是義務)分享自己的觀點,而且坦白說他們的生活是悠閒了些,相對較有時間跟人聊。這對於一個時常變化主題、沒有特定路線的專題記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因為他可以作為你進入一個陌生主題的引路人,讓你對整個狀況有概括性的瞭解。而且他們通常都會有一些學生,就已經在你要研究的地方做事了,若關係建立得好,你就可以透過大學教授去接觸到那些真正瞭解內情以及最新進展的當事人(而且有老師這層關係,當事人也會比較信任你一點)。
所以,就算是你再怎麼不喜歡這個教授的觀點,該撒嬌的時候還是要撒,該裝崇拜眼神的時候還是要裝。既然決定出來混了,作一點假動作也是合情合理的。
法人:記者的利益共生體
法人,全名叫做機構投資人,他們就是產業或是公司的研究員,這是財經記者才會接觸上的人。媒體記者需要他們的訊息與判斷,而研究員也需要記者幫他們唱旺股票,所以彼此絕對是合作關係。
寄件者 journalist_3 |
(金兄您大人有大量,拿你的照片開開玩笑,不好意思啦…Orz)
法人跟財經記者,都是在看產業,分析產業,也都是用筆在跟投資大眾溝通,但差別在於較強的法人因為專心看股票,成天就是泡在股市中,所以投資方面的市場消息(多是騙人上車的假消息)又比記者更多、對公司的觀察可能會比媒體更細一些;但是記者(尤其是背後是大報、大電視台的記者),可以比法人更能接觸到公司的高層,所以有時還能領先法人取得產業資訊,而且手上的筆也比法人更能影響散戶的觀點,所以法人若能影響一些記者的想法,就能幫助他鎖住一些籌碼,提升他的績效。所以資深的研究員總會有一些記者朋友,記者朋友也一定會有一些法人消息來源。
法人與記者的關係,到底是產業情報的交換夥伴,還是彼此狼狽為奸,就端看記者個人的性格、以及你自己怎麼看待股市跟媒體的關係而定。
寄件者 journalist_3 |
沒有投機空間的人物專訪
記者寫文章,大概分兩種狀況:一種是主題導向、令一種是人物導向。
主題導向,意味著記者想要瞭解一個事件、一個公司、一個危機,例如「十級海嘯對台灣四大核電廠的立即性影響」。為了這個主題,記者要找很多熟悉這個事件主題的周邊人,試著逼近這個事件,透過眾多人的觀察,拼湊出事件的全貌。上面提到的大學教授、法人、親朋好友,都是協助切入的跳板。
但是人物導向,就意味著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是受訪者自身。這個人受人注目的主要角色是什麼、他在公開場合做過什麼事情、作這些事情的背景、以及他怎麼看待未來的發展;再來是他的私人行為,包括他的家庭、他的生活,甚至是他的行為舉止、他的情緒、他的喜惡…etc。
人物專訪,是難度最高的採訪,你必須在事前做好充分準備,才能在短短一兩個小時之內,從陌生到熟悉,深入到對方的心靈深處,追問關鍵性的敏感性問題,探索出連受訪者自己都不見得曾經意識到的感受;最後還要判斷他有幾分老實、幾分澎風。這類型的專訪,不是夠本事的記者扛不起來,尤其是訪超級老江湖的政治人物、生意人更是如此,先前功課沒作夠、採訪經驗不夠,現場掌握能力不夠,一下就被他拖著走。
寄件者 journalist_3 |
除了台面上的「刀光劍影」之外,專訪也還有台面下的隱藏故事。受訪者出現在你面前、給你獨家機會、撥空給妳專訪,這本身就是一個好處了;他給你這樣的好處,就是期待你也可以有正面的feedback:無論是提供他一個解釋的空間、還是帶來其他人不會作的全面性曝光效果,無論如何,他既然接受你的專訪,一定有他的目的。
做為記者,你充分查了他的背景、也跟他聊了一段時間,或多或少應該會感覺到他接受你採訪的hidden agenda。那麼你該如何因應?你可以行禮如儀的照章演出:四平八穩的撰寫報導,然後建立穩固的人脈,換取後續打聽產業消息的關係;或著你也可以選擇狠狠捅他一刀,成就你的獨家報導名聲,但從此跟這個人老死不相往來。
寄件者 journalist_3 |
一個採訪、一篇文章,因為多數人看得到、而且若干「重要的人」看得到,因此一篇文章、一句話、一個詞語,就能帶來很大的力量。但也因為力量非常大,因此牽扯上的問題的嚴重性,也就會放大百倍,本來單純的採訪與受訪,牽扯了許多利益之後就顯得複雜而隱誨,記者在真實世界所要面對的選擇是多重的,不完全就是「記者就是要真實報導他所看到的事情」那麼單純。
是非的極限、妥協的藝術
這篇文章,想談的是黑白、正邪、對錯、是非。
是非的極限、妥協的藝術
這篇文章,想談的是黑白、正邪、對錯、是非。
我相信任何一個剛出社會、有志於新聞工作的新鮮人,應該都是心懷正義的,對於是非、黑白,甚至好人/壞人的看法,應該是直接而理直氣壯的:會花錢收買記者的肯定是壞人,台上講一套、台下作另一套的人肯定是壞人,說話不算話、整天吹牛的人一定是壞人。不過真實世界真的是這樣?中間沒有模糊地帶嗎?你又怎麼知道,自己不是另一個壞人的鬥爭工具?講堂上的老師不會告訴你這些事情的。
寄件者 journalist_3 |
記者跟受訪者的關係,是非常微妙的:有時候是敵我關係,有時是利益共生體,當事件發生時,中間沒有純粹的黑白、沒有絕對的對錯,多是只有自己知道、外人無法置喙的隱晦之處。
你是媒體,你探求真相,但是別人則是把你當成是放消息、影響社會大眾的管道,你利用受訪者得到新聞題材,他們也透過你得到他需要的利益。你想要新聞題材,你就必須面對利益權衡:你想透過什麼管道得到消息、你願意拿什麼去換取消息、得到消息之後決定怎麼處理…,中間有太多必須要考慮的事情,包括你對這個消息的正確性有多少把握、報導出來後什麼人會損失、什麼人會得利,會不會傷害消息來源、報導出來的殺傷力、會不會傷害自己或是公司跟受訪者的關係、甚至是傷害記者個人的職場生涯…。
看似單純的採訪與受訪,桌面下隱藏著太多需要拿捏、需要取捨的事情,而怎麼作,就看你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哪些東西是可以暫時放下、哪些東西必須要堅持。到頭來,這支筆,還是握在記者你自己的手上: To be or not to be, it's up to you.
你可以不涉及這些事情、可以跟這些狗皮倒灶的事情保持距離,相信我,只要你願意,你絕對可以在這個多數人都罪的亂七八糟的時局,依然堅持你自己,但是你必須對這些事情,具備絕對的敏感度。
而且,奉勸那些還沒入行就想偷雞的後輩們:不要以為你偷偷作別人不知道,內行人都是可以從你字裡行間,看出你在這篇文章中的態度、你下了多少功夫,還有,你隱藏了什麼、犧牲了什麼,你的拿捏之處。
- 附錄:好記者必須具備的能力
有人說,記者最重要的,就是文筆好,要蛇燦蓮花,才能把文章寫好。
在某些媒體,文筆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不過,真正決定文章高低的,還是在於有沒有內容、在於你挖出多少別人不知道的事實,或是有獨創性的觀點;文筆,只不過是技巧,文筆是加分的重點、但沒有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那麼要怎麼才能有好的內容?不用說,當然就是在於你有多少消息來源,而且是相信你、會告訴你真實狀況,不會騙你的消息來源。而消息來源,是要花力氣去耕耘的,要靠真心誠意去交往才會有的。
有人說,真正的通路業務,並沒有純粹友情,只有潛在的銷售對象。而在我來看,同樣的,真正的記者,也沒有純粹的友情,而多是消息來源、採訪對象。一個真正厲害的記者,會有意識的去充分利用你身邊的每個人的資訊。
只是,儘管你自己努力,別人也不見得會幫你。畢竟別人把消息告訴你,或多或少都冒著一定的風險(除非他放這個消息,對他自己有利),你沒有正當而強烈的理由,你憑什麼說服人為你而冒險,你又憑什麼要人為你冒險?
寄件者 journalist_3 |
想要讓人願意回答你的問題、告訴你真實狀況是怎樣,那就要看當時的情境以及記者自己的風格了。有的人擅長靠關係、靠友情去換,有人喜歡靠真誠的正義之心去換,說服受訪者你的人品、你背後的公司都是值得信賴的、而且會有效利用提供出來的資訊;有的人喜歡靠利益交換。那怎麼去拿捏尺度、怎麼選擇?就看你的傾向以及目的。
Fair Game這部改編於真實事件的電影,女配角問女主角說:你怎麼看著另一個人的眼睛,對他說謊?女主角說:「你要記得你說謊的真正目的。」
同樣的,你怎麼去勉強另外一個人,把他其實不太希望講出來的事情告訴你?我的看法是:你要記得你找事實、挖掘真相的目的。我認為,只要你的目標清理、動機純正、而且優先順序明確、行動思考縝密,你就會有挑戰困難的動力,也知道什麼事情其實不重要可以放一邊,什麼事情必須鍥而不捨的追蹤到底。
有強烈追根究底、探究事實的動機、有動員身邊所有資源的能力,才是一個優秀記者的真正能力。
寄件者 journalist_3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