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0日

碩士生教戰守則(六):生涯規劃


2007/10/10,

這系列文章大體上已經告終,最後的這篇文章,要談的是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應該要稍微認真想過的事情。在開始之前,在講最後一點點跟論文有關的事情,就是「Simple is best」。

我們唸書念越多,奇奇怪怪的理論、分析技術學得越多,感覺上自己好像變得比較厲害,但我認為並不是這樣。越到後面我就越覺得如果一件事情如果你沒有辦法用很簡單的方式講出來讓人家懂,那你肯定不知道你自己在講什麼。如果我們沒有辦法用最簡單的方式讓人家明白,而是必須迂迴繞一大圈,使用各種人家沒有聽過的分析技術或是樣本選取技法的話,這樣論點我就會覺得大有問題。

所以willy說,simple is best,你要盡量用最簡單的方式去分析,用最淺顯的語言來說明,這是顧及讀者的需求,也是自我水準的展現。

下面就不談學術的事情了,來談生活吧。


在開始之前要跟網友說聲抱歉,由於我現在正在當兵(目前新訓剛結束,準備要下部隊了),智能退化的很快。例如寫blog,這原本只是讓我腦袋休息、放空的閒差事,但對現在的我來說,這已經變成是一個要消耗大量腦筋的事情,而且還作不好的事情了。所以放假回來寫的這兩篇文章,儘管都是花費比過往多了兩三倍的時間才完成,但品質顯然是有下降的,這還請各位網友多多見諒。



認識自己



前陣子畢業,對未來有些不確定,這時看到遠傳電信的哈拉頭家廣告,很受感動,在這邊跟網友分享一下。


這系列廣告有兩個重點:選擇堅持。而這兩者都不容易,廣告裡的主角的人生,也都讓人感佩。事隔兩個月了,現在重看還是忍不住掉了眼淚。

而「選擇」與「堅持」的前提,就是要充分認識自己。知道自己不是哪塊料、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東西、自己排斥作哪些事情…。如果沒有這個基礎,我們很容易見異思遷,看一個喜歡一個,而沒有辦法靜心下來、在一件小小的、眾人漠視的事情上專心致志。

所以說,在我來看,現代人30歲以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認識自己,並根據自己的「材質」設定出一個適合自己的計畫。

我認為人們在認識自己時,是透過刪去法來認識自己的,意即我們多半不是「知道自己什麼」、而是「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因為沒有親身經歷過、遠遠看到的東西總是帶給我們最美好的感受,等到實際跳下去時才知道那到底是怎麼回事,談戀愛、寫論文、當兵、在外頭工作都是如此。然而,我們在學校過日子時,有機會遇到的事情並不多,沒有機會測試自己的每一個面向,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盡量張開眼睛、伸出觸角、盡可能多接觸不同面向的世界,這樣才能認識自己。

為什麼要花那麼多的力氣去認識自己?因為只有充分認識自己,我們才能制訂出適合自己的生涯規劃。


制訂計畫、執行計畫



計畫的訂定,必須根據自己的狀況而設計,一定要量身定作。計畫制訂好之後,就要努力執行。而我們在執行時,一定要有一點一意孤行、不管別人怎麼看的勇氣。執行時,最忌諱的就是一直看別人的作法,以別人的意見為意見,最後是借用別人的作法,不是根據自己的狀況來制訂、執行計畫。

以跑馬拉松、登山為例。跑馬拉松、爬山都是需要嚴謹的計畫,你不能看人家一開始跑很快,就傻傻的跟著衝,因為其他人的體能狀況跟你不同,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體能狀況來設定計畫,那你沒有考慮到這層背景因素就傻傻衝,肯定會被別人玩死。所以就算別人超過我們,我們也必須依照自己的計畫來進行,而不是輕易的聞雞起舞。

舉個作研究的例子來說,A先生念研究所,他的目的就是要寫一篇超級好論文,做完之後就退出了,所以他傾盡全力的作研究。B先生看到他作出來的東西,很欽佩,於是就會希望自己也可以這樣,然後起而效法。可是外面的人卻沒有看到,A為了這本論文付出多慘重的代價,例如A可能因為不太跟人互動,因此兩性關係一團糟,而長期處於高壓力也導致健康越來越差,而這些代價可能不是B所能夠承受的,那一旦B盲目的跟隨A的步伐,B到頭來只會賠了夫人又折兵,既沒有辦法弄出好的成果,卻也承受了A承受的代價。

再舉個例子,我們在作金融交易時,常常會聽到有一些人好像很厲害,在很短的時間之內用很少的資金,股票操作出很多錢。然後你就起而效法,跟隨他的操作方式,想說可不可以跟他一樣。這種人必死。股票買賣的交易原則百百種,而我們要選擇時都必須根據自己的性格來選,甚至作調整,那我們如果沒有先考慮到這個層面,單純看別人的成果很漂亮就跟著走,到頭來只會賠了夫人又折兵:成果不如人、付出的代價還比別人。

例如有的人看人家炒短線從市場上弄到很多錢,看了就很羨慕、相對剝奪感很強,於是也就跟著作,但問題是他的生活根本不容許他隨時盯盤,性格也不夠果決,進出不夠明快,到頭來自己的規律生活被毀了,原本的投機交易也一敗塗地。再例如有的人天生就好動、一有風吹草動就想要站起來跳一跳,可是他卻想學巴菲特,最後也一定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眼光要放得遠,不要為了眼前所得而犧牲長遠的整體規劃。



人生一如馬拉松



我寫論文,到後來最大的感想就是:「沒有事情可以一步登天」。我漸漸體認到,作任何事情講究的都是要長期,要長期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別人的冷嘲熱諷,活得久、作得久才是贏家。這句話看起來十分老生常談,但卻是我這半年來最大的心得;也許是因為我好高騖遠、也許是因為我不甘與其他人相同,後來達不到,因而對這句話才有那麼深刻的體悟吧?

這個理念背後有幾個延伸的想法。第一個是人最好不要想在短短時間之內成功,不管你對成功的定義是戶頭存款或是SSCI/TSSCI點數,這種念頭雖然可以把人在短時間之內逼到很不錯的境界,短時間之內看起來會比同儕還好些;可是因為人不可能長時間承受那種沒有生活品質的高壓力,人一定撐不久,所以就會掛掉了,然後那些以前看似不如你、落後在後面的人就會慢慢超越你了。

第二個想法是說,今天如果你作出來的成果沒有比別人好,不需因而氣餒。因為就算他天分比你好、又比你打拼,選的議題或產業又比你熱門,表面上比你風光許多,可是他可能不持久,過一陣子就陣亡了,所以你只要繼續鴨子划水,撐下去,還是有出頭的一天。

明華園的孫翠鳳,她根本是個所謂的外省人,嫁進歌仔戲世家,她本來不會河洛話、完全不懂歌仔戲,可是她忍住所有的冷嘲熱諷,苦苦熬了20年而出頭。興農牛的曾華偉、兄弟象的王勁力,本來只是球隊的練習生,在球隊的地位近乎負責收拾球具的球僮,但苦苦練習、機會來時努力把握住,誰也沒有想到最後他們兩個人竟然在前幾年球隊爭冠時的焦點人物。

今天如果你已經打定主意選了特定事業,例如要一路念上去,那就不要太在乎自己目前的狀況,跟別人比起來好壞差多少。今天你比別人強,那不錯,不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20年之後你還能不能維持目前的水準;今天你比別人差,也不需要擔憂,重點是你能不能依照自己的狀況,不被其他人的平價所干擾,按照自己的狀況來設定自己的速度,然後一步一腳印的實踐自己的計畫。



「碩士生交戰守則」系列文章就到這裡結束,而在開始下一系列之前,我將節錄我的碩士論文序言的前半於本部落格(即下一篇文章),希望這樣可以讓更多人對這本論文有興趣。

下一系列文章,我將把焦點轉到我的軍旅生活,主題是新兵訓練的過程與適應。但由於我接下來就要下部隊當菜鳥了(我在學長學弟制極為嚴重的東部當兵),下個系列文章何時出刊,我自己也沒有把握,只能請各位網友海涵了。



升級小秘訣:控制時間與金錢



我們要打敗資本主義,就一定要先瞭解資本主義運作的規則,就算妳沒有辦法打敗他,但起碼可以不要被它玩假的,不會傻傻掉入它設下的重重陷阱。

而我們人喔,一生中有兩種資源是最最珍貴、必須要謹慎使用的,這兩者就是時間金錢。這兩種資源也是資本主義極力獲取的對象,它們也花了很多時間研究要怎麼奪取我們的這兩種資源,也花很多時間去研究,要怎麼記錄它們手上有多少這種資源。我們要有意識的、很努力的捍衛它。

「時間」很容易理解,因為每個人一天就是只有24小時,可以有效利用的時間大概最多不會超過70年,而且最最重要的,是時間一旦跑掉、就不見了,不會復返,所以我們必須很謹慎的使用我們的時間。其二是「金錢」,因為金錢是現代社會最好的資源儲存工具。這兩個東西,大概就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兩樣資源,使用這兩樣東西的時候,要非常謹慎。

然後,資本主義社會也知道這兩樣東西很重要,所以也發展出很多管理這兩樣資源的技術,甚至各有學門在負責。我雖然整天都在批判資本主義,但在這點上,資本主義為求自我繁衍而萌生的相關管理知識,還是有我們應該借鏡的地方。

有興趣的朋友,請自己以「時間管理」為關鍵字去搜尋,自然會發現一些書;而我也強烈建議朋友稍微學一點會計,只要有基本的知識即可。年紀輕的時候花些時間去研究這些東西,就會知道資本主義是如何謹慎管理這兩種資源,也會知道自己到底是如何揮霍的過日子了。

為什麼我要特別提出這兩點呢?因為就我的觀察,會看這個blog的網友,多半沒有很健康的金錢觀、時間觀。我不是說各位很揮霍或是浪費時間,而是沒有仔細、直接的檢視這方面的開支,因而常常把時間跟金錢作了不準確、甚至相互矛盾的配置,因此willy在這邊只好雞婆的再提一下,還請各位包涵。

新來的網友可以參考一下我的舊文:「另類的儲蓄注意事項」。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