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中,提到記者很少進到公司。
不過,儘管記者整天在外頭亂晃,但記者終究是公司的一份子,稿子還是要回到公司內、被料理過才算數。無論是無形有形,公司內的組織安排以及人事狀況,還是深深影響記者的實際產出。
要瞭解記者的生活、媒體內容的產出,不能忽略公司內的影響。
新聞部:媒體公司的核心
媒體的主要產品,就是新聞,所有東西都是從新聞延伸出來。製作新聞的主要據點記者,就是新聞部(或編輯部),主要成員就是文字記者、攝影記者、幫助記者蒐集整理資料的工讀生(在媒體,則美其名為研究員)、美術編輯、下標題的文字編輯,以及協助潤飾文句的校稿人。
在新聞部,記者的文章是核心,所有事件與人員安排,都是配合記者的文章產出而生:例如,記者的文章諷刺郭總裁養嫩妻、攝影記者就得弄一張郭董吃香喝辣滿臉油光的照片;記者的文章講說某發科技公司被大陸山寨廠快速追趕,美編就會做一個蔡董跟大陸老闆賽跑、快被超車的Q版圖。
不過,儘管文章是記者寫的、內容是記者想的,但是文章一旦進了編輯室,這篇文章跟記者就沒太大關係了。
文章的第一個讀者,是下標題的文字編輯。文編是非常難做的工作,它們往往具備記者的經驗,能夠從字裡行間推敲出文字背後潛藏的採訪背景、知道哪些地方有加強的空間,能夠化繁御簡;最重要的是,他是代表讀者去看這篇文章,要看出讀者對哪些地方最有興趣,並用短短的句子畫龍點睛,勾起人往下閱讀的興趣。
一個厲害的文編,除了能夠讓文章更生動以外,有時候往往還能引起一個話題。例如商週過去一個經典型的標題:一個台灣、兩個世界。
寄件者 journalist_4 |
但是文編再怎麼屌,也沒有各個版面的責任編輯、以及決定重要版面的總編輯這個終極BOSS來得殺。總編輯,他基本上就是公司的CEO,是整個公司決定人事、決定公司走向,是公司盈虧的最終負責人,也是每個成員最害怕的對象。
總編輯會做一般公司CEO所有會做的事情,更厲害的是,新聞公司的CEO,還會決定今天想要作什麼新聞。
總編輯每天都必須要在不同的新聞之間作取捨:哪些新聞要放頭版、哪些新聞值得投入資源去大做文章?哪些新聞可以放棄?而一旦選定新聞,還要拍版重要文章的標題。媒體的腳步很快,裡頭的人必須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做決策,而他個人的想法就會在標題的用字遣詞與文法中顯現。他的個人好惡,會直接影響新聞的走向,長久下來也會決定這個媒體的調性。
寄件者 journalist_4 |
發行部 & 廣告部:利潤中心
一般來說,記者在媒體產業內最受寵、擁有最多的資源的人事單位,但真正帶進營收與獲利的,還是發行部跟廣告部。他們才是真正的利潤創造者。
媒體的營收來自兩部分:賣新聞以及賣廣告。前者是發行部的責任、後者是廣告部的責任。
管你新聞作得再好、獨家再多,終究要讓人看到才有意義,而讓人看到這則新聞、極大化產品的曝光率,就是發行部的工作。
發行部的工作,就是要讓越多人知道你這家媒體作了什麼東西,極大化這個產品的知名度,提昇自己公司的曝光度,拉拉倪爾森排行榜的名次,也讓更多人(包括消費者與廣告主)對產品有印象。他們也會花很多力氣去談通路,把報紙盡可能撲到任何的架上,以及洽談各種異業合作的可能,提升銷售量:例如買早餐送報紙…etc。甚至,會花很多時間辦講座、作宣傳-例如下面這個活動(幫老東家打打廣告XD)。
寄件者 journalist_4 |
但是發行部再怎麼對公司有貢獻,恐怕都還沒有廣告部的貢獻來得直接,畢竟發行部講的是長期的口碑效果,但廣告部帶來的收入可是直接而龐大的阿。
人們花錢買報紙、甚至是訂閱報紙,這是報社營收的基礎,能帶來穩定的現金流、以及媒體營運的根本:人氣,但是單靠發行,是沒辦法真正獲利的。真正讓媒體賺錢的,是廣告。
媒體的廣告有兩種,第一種就是純粹的廣告,就是我們一般認知的廣告,都是他們打拼出來的成果。負責這種廣告的,就是廣告業務。
寄件者 journalist_4 |
另外一種廣告,則是以新聞的方式來呈現(也就是一般常提到的業配新聞)。就是受訪者委託媒體,去寫一個文章格式、美術編輯方式都近似一般新聞,但實質上是廣告的推銷文章。這樣的廣編文章,寫作的人,往往就是記者自己。
在早年,撰寫廣編文章的人,就是專心去作廣編文章,跟真正採訪線上的記者是不同的,兩者屬於不同的部門,上頭的主管、部門的目標都截然不同。但隨著媒體景氣越來越差,許多報社也開始要求記者要能接這種廣編文,而且還要背一定的業績。
寄件者 journalist_4 |
身兼廣告業務的記者
記者是媒體行業的核心,除了他的人脈、他的觀點、他的寫作能力,直接影響新聞的好壞以外,更因為記者身份的特殊性,讓他可以很輕鬆的做到其他人作不到的事情:因為他可以見到真正高層的人,而且他手中的筆會直接影響社會大眾對這個受訪者的觀感。這樣的文化流氓不能隨便得罪,要拒絕也要給他面子、給台階下。在公司面臨財務壓力的情況下,很自然會要求記者貢獻出這個特殊的人脈資源,為公司的營利盡一分力。
記者第一個被要求的,就是推薦受訪者訂自己的刊物。我認為這是相對合理的行為:因為受訪者購買你的新聞,而且成為你的長期訂戶,其實形同是肯定你們家的新聞有一定的公信力以及價值,因此值得購買。這樣的推薦,我認為相對OK。但是記者跟受訪者討論各家媒體的優劣,推銷自己的媒體,鼓勵對方訂閱雜誌,和記者主動向受訪者銷售廣告,希望對方作工商廣告,在我看來,這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寄件者 journalist_3 |
記者跟受訪者的關係,是亦敵亦友的。今天這個記者跑宏達電,宏達電業績好、他就寫他業績好、探討他業績好的原因,宏達電老闆想要跨入異業、他就想辦法動用老闆家族關係、去追新聞幕後的故事,宏達電的工程師過勞死、他就想辦法打進工程師層級,去作過勞相關報導。今天忽然間大陸山寨手機廠大量挖角宏達電的高階人士,記者就開始探討宏達電是不是也會步上聯發科的後塵。這樣的採訪,很單純,一碼歸一碼,讓事實歸事實,好的我寫文章讚賞、但你出包有狀況時我也不客氣。
但是記者若需要肩負開發廣告業務的任務時,他勢必不能輕易打壞他跟受訪者的關係。一旦新聞報導的目標,被排在維持關係之後時,講難聽一點,這個人其實就已經不是記者,而是化妝師了。
把記者變成化妝師,可以很直接的挹注公司獲利,但這是殺雞取卵、前人種樹後人砍樹的作法。時間一拉長,讀者會感覺到整個媒體的調性都跑掉,就開始退訂了。產品口碑很難建立、但很容易摧毀,只要口碑一出狀況,發行量馬上就下滑,然後真正的廣告業務就更難接到訂單,公司也就只能更倚賴工商記者。且由於只會化妝,久而久之這個媒體的影響力也會下降,受訪者越來越不在乎你的存在,緊接著原本的那些關係也跟著一去而不復返。
我個人認為,近年來整個風格跑掉最誇張的,莫過於下面這本雜誌。
寄件者 journalist_4 |
到頭來,記者的人脈關係,是靠著名片背後媒體品牌以及個人的品行去支撐的,種樹難、砍樹快,一旦背後的公司名聲不在、記者又只做化妝師,就再也沒有人把你這個記者、這個媒體當一回事了。我相信社會大眾對新聞這一行的輕視,有一部份就是來自這裡。
記者:新聞業中最核心、但又最渺小的生物
這篇文章想要談的,是在外能夠呼風喚雨的記者,回到編輯台後的有限權力。
記者,到頭來,只是整個新聞公司眾多成員之一,無論你在自己的位置上多麼優秀,終究必須面對,自己指示整個組織中的角色之一,還有很多立場跟你相反、價值順位跟你不同的人,而你的文章,必須這一個層次的過濾,才能夠刊出。
寄件者 journalist_4 |
記者的文章若能成功上了版面,記者其實也不知道自己文章的標題是什麼,也無從控制文章是不是有被調整過、立場是否還是跟自己寫的一樣。
不管你跑什麼線,記者在外頭,靠著自己的努力與手上的筆,總是可以得到一定的尊重--無論是台面上的客套、還是真實靠著自己的努力贏得的尊重。但是一旦記者把稿子交回編輯室後,有太多不是記者能夠控制的事情將會發生,記者這個仙度瑞拉就要被打成原形,回覆到某種程度上只是一個文字工的角色。
寄件者 journalist_4 |
你不能說修改就是不對,事實上,修改、篩選、退稿是必要的評審機制,只有篩選與評鑑,才能督促新聞從業人員提升寫作的品質,畢竟我們不是寫來自己爽就好的。而且退一步來說,這是一間營利公司,各自不同專業的人相聚在這裡,大家都有家要養,又不是作興趣的,媒體又怎麼能夠成為記者的禁臠?畢竟,從古自今,研發部門主導發展方樣、而不是行銷、業務部門決定的公司,基本上都不太能禁得起時代的考驗,所以其實我們可以體諒,高層作一些操作背後的無奈與辛酸。
只是差別在於,媒體這個行業的產出,他幾個字的差異、他觀點上的不同,就會直接影響社會觀感,影響太大了;更不用說營利公司將本求利所帶來的影響。
在這中間,能夠確保準確傳達真誠聲音給大眾的,只有有良心的編輯群了。
前面兩篇,已經講完了記者周邊的人了,下一篇就是真正的重頭戲。我將介紹新人入行時會遇到什麼困難?當新人變資深後,可以做些什麼?如果不幸混不下去,又有哪些容身之處。請下週繼續收看:)
延伸閱讀
黃哲斌: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 (原出處)
劉蕙苓:原來我這麼「不專業」?!∼就這樣我離開了電視新聞界 (備份點)
- 附錄 -師傅:新人的引路人
每個社會新鮮人踏入社會,一定都需要師傅帶領你,師傅會教你瞭解公司、認識產業、搞清楚敵我關係,也讓你認識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新聞界,更是重視師傅。
新聞產出的狀況千變萬化,並沒有固定的SOP可以依循,不是個標準化的行業。記者的生活充滿了彈性,而公司的組織、寫作的內容也是充滿變化,所以沒有「不這樣做就會死」的固定操作流程。
因為沒有SOP,所以他沒辦法用上課授課的方式去教導、學習;只能透過Try & Error,遇一事長一事去成長。尤其,記者在外頭的採訪狀況又千變萬化,許許多多的事情,沒有大量臨機應變的經驗,都會被受訪者玩假的。
有時候你會遇到超級老江湖、或是超級大人物,菜鳥兩三下就被這種可怕人物唬死了。有時是記者自己慌了手腳,有時是因為沒有足夠歷練、沒辦法追問關鍵問題,或是沒有足夠經驗跟知識去分辨他的談話的真假,看穿他手腳。遇到這種時候,資深、見過世面的記者,就自然會顯現他的功用,壓得住陣腳,不會被受訪者牽著鼻子走。
寄件者 journalist_4 |
除了在專業上的幫助以外,更重要的是,師傅會直接影響你的價值取向、思考邏輯,對事物的優先順序,有形無形會影響你整個記者生涯的事業走向。這才是最可怕的。
新聞寫作內容沒有絕對的重點,同樣是一個記者會,不同媒體、不同記者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寫出來的文章自然也不同。不同的記者因為自己關注的焦點、興趣、還有之前累積下的知識背景,記者的品味、側重的重點、研判事實的角度,通通都不同。而這些事情,都會受到長官、受到媒體調性、受到師傅的修改建議很大的影響。
此外,媒體工作有太多灰色地帶:有時公司老闆找媒體聚餐,結束之後了難免會送個伴手小禮,那麼拿還是不拿?有時忽然有人跑來跟你爆料,講他競爭對手的壞話,這是如果你把他寫出來了,你或許有個大獨家,但可能無形中成了這個內線的打手,那麼你怎麼選擇?有時是你因為採訪的關係,無意間得到公司的內線消息,但在查證過程中,公司發現你已經知道消息後,願意提供專訪機會來給交換你不發布消息,你該怎麼辦?甚至有時候你為了掌握最新訊息,你不得不跟一些牛鬼蛇神打交道,那麼之間的應對進退又該如何拿捏?這些事情都是需要師傅提點的,因為你會遇到的狀況,他一定早就遇過。
每個記者入行時都會被指派跟著某個師傅,只是誰當你的師傅,不是你這個菜鳥可以決定的(有時候自己公司沒人帶,還會由其他公司同路線的記者幫忙帶),而是師傅選你、或上級指派的。這種事情運氣居多。
但如果有機會,盡量跟不同類型的人走,增加自己的靈活度,不要只學會一種價值觀,在生涯的初期多接觸不同的立場與觀點,有助於你更了解自己,短期來看雖然會產生一些混亂,但長遠來看卻能讓你自己的選擇更加篤定。
寄件者 journalist_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