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日

[停看聽]窮人買基金之三:賤民階級的求生原則


2007/02/05,

上一篇文章中,我介紹了銀行代售基金所收取的四大費用;看完我的剖析,可以感覺到基金這個產品,十分不利於我們賤民階級。

以下,我將提出兩大原則、以及若干實作方式,試圖減輕我們受到的衝擊。


一、儲蓄!儲蓄!儲蓄!


我上一篇文章留了個問句:「難道賤民階級在資本市場上的命運就這樣了嗎?難道我們沒有未來嗎?」我的看法很簡單:「沒有」。

資本市場基本上就是大者恆大,只要是最大的,然後距離第二名有點距離,那麼除非這個第一名犯下嚴重錯誤,或是有巨大的外力干擾,不然它是很難死的。就算是跳樓自殺也要跳好幾次才會死。那賤民階級想要打敗這些大喀,求取資本報酬,說真的,很難啦,不要被坑殺就很了不起了。所以,賤民階級要謹記:決不要進入資本市場,不然只會活活被坑死。

我不是說我們不能進去喔,而是說「不要以賤民的身份進場」。我們要盡快擺脫賤民階級的身份:拼命存錢,存到超過10萬,再來考慮把一部份的錢,透過共同基金來進入資本市場。

因此,問題就轉變成:要怎麼不動聲色的存到10~20萬?




第一,一般定存。

就是每存到1萬就丟定存,慢慢丟,總有一天會達到目的;可是問題是這樣不夠強制,所以人生中常會有一些狀況出現,結果一不小心就把存錢的計畫給延後了。例如讀書讀累了,就跑去雅虎奇摩拍賣、PTT合購版亂晃,忽然看到某個東西好便宜,瞬間就腦充血,想說此時不買更待何時,結果手指頭就滑了一下……。


第二,定時定額買基金。

如果你去銀行,理財專員一定叫你買定期定存的基金,但是我上一篇文章已經跟你分析過了,如果你沒有10萬塊,你就要付比別人多的成本,所以如果你沒有10萬塊,你最好不要碰基金。而且,我跟楚狂人的看法一樣,我也不覺得每種基金都可以用定期定額的方式來作,畢竟那些高風險的基金,本來就不該放在儲蓄的類別,希望用高風險的基金來達成儲蓄的目標,我覺得根本是不對的。


第三,零存整付的定期儲蓄存款

個人推薦一個老套、但卻實際的古早台灣人存錢法:這就是定存的一種啦,就是強迫你一個月要丟一些錢進那個戶頭,然後若干時間之後全額領回這樣。如果你是正常人的話,這東西買下去後,接下來這段儲蓄時間,你都不會太腦充血;畢竟毀約會有懲罰,這個懲罰機制就會讓我們不敢亂花錢。而且這種的存款利率不錯,算是長久護持著我們賤民階級的觀世音菩薩,沒事就默唸祈求自己升級順利。

但是呢,提供這種產品的銀行卻越來越少了(你可以把「定儲」看成是另外一個「王子麵」,他本質上也是一種產品),因為這種存款的利息很難算,銀行的利潤不厚-吸收儲金來作企業放款或是房貸這種業務沒有賺頭,推銷基金或是作消費金融才好賺阿。所以比較新的民營銀行大概都沒有這種產品了,只剩下若干比較老、或是有公營色彩的行庫,例如台銀、郵局、土銀、合庫、華南、彰化…。而且我隨便查了一下,感覺是越老的行庫,這種產品反而作得越好…。不過這種產品好像有底線,例如郵局是一個月最少要丟3000元進去才可以(不過彰銀只要1000,台銀就要5000)。

再不然你也可以去找你們家熟悉的保險業務員,他們應該也有類似的儲蓄商品,只不過他們是保險公司,所以期限會比較長,而利息也會減少,然後增加意外險的部分。

順便幫我媽打一下廣告。我媽媽是新光人壽的業務員,如果有網友想透過保險的方式來存錢、剛好又沒有熟識的保險業務員的話,歡迎寄信或留言給我。她手上有一種產品,經過我個人的「調校」之後,會比銀行的定儲利率高將近千分之三,不過這種產品一簽就要六年XD。我媽媽的服務很到家,還會把她自己的佣金全額退給你唷。不過這種東西現在已經沒有甚麼利潤了,我媽的佣金可能只有兩位數字就是了=_=|||。想進一步瞭解的朋友,可以留言或寫信來詢問細節。

(我自己的作法是結合短期的一年零存整付定期儲蓄,跟長期的六年儲蓄保險兩個搭配使用。用這種方式截長補短:可以作長期積累,又有彈性,而且精算之後的利率還比銀行好。提供各位參考。)


第四,避免把錢停在活存裡。

不管你是要怎麼存錢都好,基本原則就是不要讓錢放在活存裡面。一來是活存沒有利息、浪費自己的資源,銀行沒辦法拿去作放款、也浪費社會資源;二來是活存裡面的錢一向很容易就會消失。我相信許多人都有經驗,月初領到家教費或助學金很高興,結果月底想要來弄定存時,那筆錢早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而且還會強烈質疑銀行那邊弄錯了,一定是銀行少打了一個零XD...。所以在存錢階段,一定要避免把錢放在活存裡面,避免兩三個月就發生一次小朋友走失的慘劇...。

那如果你是接受我的「零存整付觀世音學說」的同胞,那我強烈推薦「定期性自由儲蓄存款」這種產品。這個產品的功能,就是你每有一筆空錢,不管是10000塊或是100塊,都可以直接往裡面塞,然後這個戶頭的利率是用定期儲蓄的高利率計算,而且只能存不能領。

我認為這個產品最適合還在國高中,甚至是是大學部初期的賤民階級同胞,因為這個時候的收入太少,很難每個月都可以穩定存到3000元,是最不容易存錢的時候,所以這種沒有最低門檻限制的金融產品,就很適合還在賤民階級底層奮鬥的菜鳥。想到這個,就想到我大一大二時,那時要存錢是多麼的不容易,好不容易存到第一個1萬塊時的難以言喻的情緒......。


我基本上認為,零存整付定期儲蓄存款,才是銀行為我們賤民階級量身定作的理財工具。我認為,我們要善用這個工具,讓我們按部就班的升級,而不是貿然跳關挑戰大魔王。我想這樣才是正道。

那一旦你存到了10~20萬元,你就漸漸擺脫賤民階級的外殼,可以把腳指頭放到資本市場裡面試試看了。


二、集中看管


手上只有10-20萬的人,基本上可以被視為「名為平民、實為賤民」的過渡階級。這個過渡階級的特色就是資本還是不夠,而且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會因為市場經驗不多,所以摔一點點就唉唉叫,會特別怕死。

這個時候一定要記得五洲製藥反覆教導我們的:「要先求不傷身,再要求效果」。

10-20萬,坦白說還是很少,作不了甚麼資產分配;那我認為,既然因為錢太少所以很難作資產分配,那還不如不要作資產分配:不要去買四五支不同型態的基金來降低平均風險,要集中買一兩支風險中等的基金。這一來是為了達到上面提到的那些銀行收取費用的最小值,避免利潤被銀行吸光。二來是不要一開始就把風險加到太大,我們錢那麼少,是禁不太得起一個月摔到20%的事情的。人家大戶摔掉20%他的本錢足以讓他在市場上撐下去,重新東山再起;但我們摔掉20%,就打回賤民階級的原形了,我們跟它們不一樣,承受不起這種打擊。

千萬別相信一些投資雜誌說的甚麼年輕人要積極追求獲利,退休人士才要穩健保本這種話。積極追求獲利等你賺到你人生第一個一百萬,正式轉成資本市場的平民階級再說吧。

基本上喔,會被你精挑細選選上的基金與幣種,通常不會太差啦(不要相信明牌,要相信自己)。而且如果你是買那種中等風險的基金,那摔也不會摔太多;所以買了就不要輕易退場,就放著一年看看吧。要相信自己。


目前,我大概就是做到這裡而已:學著用零存整付的定存作儲蓄,想辦法不要犯跟我一樣的錯誤,少被銀行坑錢;學著集中保管,並盡量少看盤影響心情。


最後,我有一些自己的話藉機鬼扯一下......


結語:勿得意忘形、勿忘原來出身


要記得,我們是從賤民階級爬上來的,不是大戶。我們跟大戶是天差地遠,而且是越差越遠。不要忘記自己在市場裡的身份。

首先,可以走到這裡平民階級很不簡單了,我們確實存了一些錢,已經不是當年存一萬塊也存得那麼辛苦的人了。但還是要認清自己的身份:我們是散戶,是渣,是人家的點心;我們這些「名為平民實為賤民」的傢伙,就是大海裡面的小蝦米,永遠都是藍鯨的美食(而且藍鯨出現時通常都是一群-_-)。所以千萬不要想說自己這樣一路下來也是親身看過好幾個波段,也是有一些經驗了,所以就自己跑進股市裡面亂闖,想說要趁這一波來賺一年的收入。有如此想法的散戶,就是藍鯨眼中最不勞而獲、有如天上掉下來的點心。

所以如果想要跳進資本市場裡面,還是要靠小蝦米們一起努力,想辦法讓自己被誤以為是藍鯨的一部分:共同基金。別忘了共同基金他基本上就是設計來給平民階級的人來玩的,貴族與皇室他們有自己的玩具,賤民階級也應該去玩自己的玩具,不要亂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同樣的原則可以用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是有錢人,就不該拿有錢人家的玩法當榜樣,例如結婚的花費就是一例。

那如果你的資產真的有多到可以、也必須作資產配置了,而且也想進股海試試手氣,那你最好也不要一次就敲一張股票,而是從零股開始買,充分經驗到「一進場就跌停、一停損就漲停」的神奇經驗後,評估一下自己到底禁不禁得起這樣的生活,再決定要不要真的進場。

(如果你手上沒有一百萬現金拿來作運籌帷幄,你最好還是不要隨便進去。那個地方不是一般平民階級的人應該碰的,就像共同基金不是賤民階級可以隨便碰的一樣。)


最後,在功成名就之後,別忘了我們的出身。

有許多很好的單位,還需要你的支援。你一年資本利得的零頭,對他們就是莫大的幫助。

我們不能以為大戶那麼有錢,他們一定捨得丟一點點錢來幫助那些單位,而他們又那麼大,隨便丟一點就可以砸死人,所以我們就閃開點,讓大戶們去弄就好了。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

因為大戶從小就是大戶,他們可能國中畢業就跑去美國念高中、大學、MBA,然後回台灣開始吃小蝦米;他們從來沒有為了生活而屈辱委屈求生存的生活經驗,也不會知道要存到第一個1萬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他們從來都不會抱著小嬰兒趕公車、只為了小孩上學之後有錢可以補英數而忍耐,他們更不會知道台灣竟然還有人從早辛苦做到晚辛苦勞動、結果薪水還不夠當月開銷只能舉債度日。

就算大戶們知道這些悲慘世界發生的事,他們也不會主動幫助。因為他們沒有那個過去,沒有那個切身的痛苦經驗,他們的生命經歷中不包含那個為了存人生中第一個一萬塊的甘苦過程,因而大戶們會覺得:那群人之所以沒有「升級」,是因為他們自己不努力。大戶們永遠不會明白這群人之所以爬不起來,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而只是因為出身不好而不得已。

別忘了我們自己的出身。現在的世界不如以往公平,未來的世界還會比現在殘酷;下面那些人會越來越難爬上來,而運氣好出生比較早的我們,就要盡我所能的盡量幫忙那些運氣壞出生比較晚的同伴。

別忘了當年,踏穩第一步的艱辛過程。



敬祝各位賤民階級的同胞們升級順利、平安通關。

更勿忘出身。







推薦閱讀:

聯合新聞網:每月存1萬 零存整付利息多出800多元

聯銀行銷顧問網站:各種定存產品試算

楚狂人的blog:脫離貧窮的第一步絕對不是投資

楚狂人的blog:比ETF和共同基金更好的投資方法

清大新聞稿:清華大學繁星計畫

[停看聽]窮人買基金之二:銀行收取的四大費用


2007/02/03,

上一篇文章最後提到,我莫名其妙地就被銀行拿走了一堆錢;現在我將透過銀行收取的四大費用,詳細說明銀行是透過甚麼方式拿走我的錢。

買基金時,要記得問:我買基金時,銀行靠甚麼賺錢?不知道這件事情,就會買錯金融產品、傻傻被銀行坑錢而不自知。


銀行在我們買基金時,有四大收費項目:


一、通路服務費


通路管理費的意思是說,銀行是基金的零售點,那銀行幫基金公司賣出了商品(就是基金啦),所以基金公司應該要給銀行抽一點錢。那這筆錢是多少,就看個別基金跟銀行談判而定。這個東西一般人碰不到,所以雞婆多說明一點。

買賣「一筆基金」,跟買賣「一包王子麵」,在交易市場上的意義是一樣的,反正就是逢低買進來、逢高賣出去,背後的想法都是一樣的;兩者唯一的差別是王子麵賣不出去時可以自己吃掉,但是基金不能吃。所以在正常的情況下,你可以用買一包王子麵的感覺,來理解資本市場的運作。

舉例來說,這種費用就像味王生產的王子麵,在統一7-11上架賣的意思一樣。味王王子麵想要賣出去,那他就要去找一些可以接觸到購物者的零售商,例如統一7-11。那味王王子麵想上統一7-11的架子,就要付上架費,上了架之後每賣出一件,7-11也可以抽一些錢;至於抽多少錢,就看7-11跟味王的強弱,還有他們怎麼談判而定。同樣的原則也可以直接應用在基金的買賣上面。

(不過你在7-11是看不到王子麵的,事實上王子麵被消滅掉也是統一7-11幹的好事,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不在這裡談)

富蘭克林投顧,想把它手上的基金賣給一般平民大眾,它就必須透過銀行這個「零售商」,來接觸想要買基金的人。那因為他必須透過銀行來跟我們這些人作買賣,所以他們必須要付一些錢給銀行。這筆錢,就是「通路服務費」(通路指的就是零售點,例如7-11、家樂福...)。

表面上這筆「通路服務費」是歸類在基金的管理成本中,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這筆錢終究還是要由我們這些透過銀行買基金的人出。這就像味王王子麵在7-11的價格,一定比在合購板上的貴,因為有一部份的錢要被7-11這個零售點吃掉,所以在-11買王子麵的人,一定得付出比較高的價格。透過銀行來買基金,跟透過7-11買王子麵是一樣的意思。

不過,我們可以透過「工廠直銷」,直接跟味王買王子麵,這樣可以省一些被零售商吞掉的費用。那麼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直接跟基金的「製造工廠」直接買賣,來節省這筆成本嗎?我目前認為不可能,不過理由有點複雜。

第一,如果你是買國外基金,那因為中華民國政府規定,這些國外基金一定要透過銀行才可以跟我們交易,所以國外的基金公司根本沒有辦法跳過銀行,「直銷」給我們。第二,如果你是買國內基金,那可以直接去找基金公司所屬的投信,不過他們好像也不會算我們便宜一點,不會因為「工廠直銷」就可以給一點折扣(例如一個單位少個0.5塊,這就像買王子麵時,買10送1一樣的意思)。不過這個我不太清楚,要請懂的人幫忙指導一下。

所以簡單說,這筆費用是一定會被吃的,除非你是有錢到可以自己開一家基金公司的皇族階級,那就是另一回事。那因為一般市場上的大小戶都一定會被吃固定比率的錢,不會有甚麼相對剝奪感,所以我們可以當這筆費用不存在,是背景的一部分。


二、手續費


手續費指的是,我們開辦一筆基金時,銀行會立刻拿走的一筆開辦費用,而這筆錢會直接從我們的戶頭扣款。例如我買了一筆10000元的基金,手續費是2%,那銀行就會直接從戶頭裡面扣10200。這筆錢是目前銀行最常打折的費用,目前常態大概是在5-6折。

這筆費用因為它是扣固定比率,所以也不太能省,而且在這個費用上,銀行看待100萬上下存款的平民階級,以及10萬元以下賤民階級的方式,是一視同仁的;但若你是存款500萬上下的貴族階級,那當然又是另外一回事。不過這種大戶也不是滿街都是,相對剝奪感也就不會太強烈,所以淡淡的嘆口氣之後也就算了。


三、轉換費


這個費用是我們在轉換基金時要付出的費用,通常我們不太會用到。而這筆錢是定額的,就是說不管你基金的本金是50萬或是1萬,都是一樣的費用。這筆費用會隨銀行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兆豐要500元、國泰世華要200元。

那因為它是定額,所以對大戶會很好,對賤民階級就會很傷。舉例來說;一個500萬的基金作轉換,要付200元,所以轉換成本是200/5000000=0.004%;50萬的基金作轉換,成本就是200/500000=0.04%;賤民階級手上只有1萬,轉換成本就變成200/10000=2%

0.004%--0.04%--2%!這差很多阿!看到這個數字真是傷透了我們這些賤民階級的心了。不過因為我們平常不太會作基金轉換,這筆費用因而不常出現,所以雖然有一些剝奪感,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

比較麻煩的是下面這一筆。


四、信託保管費


信託保管費指的是,銀行在基金購買滿一年時,會跟我們收基金的管理費用,這筆費用有一個大致的市場公定價:基金本金的千分之二(最低以200塊台幣為計)。而這筆費用通常是在你贖回基金時才要付出來。

這個千分之二好像是不能談的,就算是VIP也沒辦法更動這個費率;除非你是直接跟基金公司買基金,否則只要你是透過銀行來買基金,就沒辦法避掉這個費用。不過0.2%其實還好,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費用。可是問題在於這個「最低額度200元」上。

舉例來說,今天假設一個中型平民階級,用50萬、單筆申購的方式買了一支基金,那他在買滿一年之後就要扣一筆500000*0.2%=1000元的信託管理費。那可是像我這種賤民階級只有1萬,那所以理論上我也是要扣0.2%,所以要扣10000*0.2%=100元的管理費;可是很不幸的,因為有「最低額度200元」這個條件,所以我還是要付給銀行200元

如果在滿一年時,就把這筆基金賣掉,那麼那支50萬的基金,就要出1000元(即0.2%)的費用;而只有1萬塊的基金,若照0.2%來算,有20元的費用,但由於他有一個最低額度200元的限制,所以必須繳到200元。

你可能想說20元或200元是小錢阿,又沒甚麼。可是請賤民階級們認清自己的身份,要記得,我們只有1萬元的本金阿!這筆200元的支出要跟本金同時思考才準確。而關鍵就是在這裡:一般有10萬塊本金以上的平民,他們一年要出200/100000=0.2%;但是我們這種賤民卻要出200/10000=2%

現在你可能會覺得2%很少,這是因為現在處於股市走勢還算不錯的2006上漲波段,正常一點的基金,每年拿個15%的獲利不算困難,所以要扣給銀行2%沒有太大感覺。可是要是像現在已經漸漸步入高點,獲利可能會小於4%的時候?或是明年可能還會賠的時候?到時候還要你付這2%管理費,肯定不會心甘情願。

不過好家在,這筆錢是贖回的時候一併合計的,所以如果你這筆基金一買就是10年,那麼因為你一年要出20員,十年就要200元,這樣就可以達到信託管理費的底線了。可是問題在於,我們一般來說買基金不會放到那麼長的時間,以目前的基金買賣的常態來說,一支基金放個5年就算是相當長期了。

如果你跟我一樣,那怎麼解套?如果你是用定期定額,那你還可以透過追加額度來擴大本金,所以問題不大。若你是單筆申購的,而且這筆基金買不到一年,那你可以利用這個信託保管費是「滿週年扣款」這個約定,在基金滿週年、被扣信託管理費之前趕緊贖回,讓銀行扣不到這個2%;要不然就是只能放長線,利用歷年費用的加總,來逼近這個「最低額度」。如果你沒有辦法達到最低額度,那這個差額就白白被銀行吞走了。

另外,我有聽說這個費用的計算方式每間銀行不太一樣。例如國泰世華跟兆豐商銀,都是最低200,然後計算依據是本金,但是新竹商銀就是以贖回金額來計算。例如你丟10萬元進去,剛好滿一年之後20萬元出來,那國泰世華就會收100000*0.2%=200元,那新竹商銀會收200000*0.2%=400元



這樣一路看下來,你一定會強烈感受到,共同基金是屬於手上有2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平民階級的產品。共同基金,對我們這種連5萬塊都湊不太出來的人來說,實在是很不友善,因為這個東西,並不是為我們而設定的理財工具。

我們不禁要問:那麼賤民階級在資本市場就真的完全沒有希望嗎?我們的出路在哪裡?



下一篇文章,我將提出我個人的解決方案,提供眾賤民階級的伙伴們參考。

[停看聽]窮人買基金之一:話說從頭


2007/2/1,

iamwilly這次要來談投資理財。

最近這50天來,精力被論文榨乾、腦力也嚴重耗損(這也可以從本部落格的更新速度與文章的「精實程度」看出端頤…...)。黑頭髮快速減少是小事,麻煩的是自從上次瞇挺後,頭腦就好像氣球被吹飽之後放氣皺掉之後,沒辦法恢復原狀那樣;所以我就順便利用這個不能用腦的時候,趁機來清理一下我的資產配置。結果一整理,才發現我這幾年一直作了很蠢的事情而且還自以為聰明。

因此,以我的經歷來說,我根本沒資格談理財,而且在這裡談投資感覺上也有些怪。不過這主要是建立在我的悲慘經驗上面,所以投資老手們以及本部落格的老友們就別太介意囉。

另外,本系列文只適合手上只有10萬塊以下的賤民階級,不符合這個條件的版友們,本系列文章請跳過,等待下一個系列即可,或是前往楚狂人的blog,尋求更適合您的理財資訊。

本系列文章將分成三部分,第一篇文章將從頭說起,說明我的理財狀況;第二篇文章將說明我忽略了哪些環節,因而造成的可怕結果:第三篇文章將試圖為我們這種沒有甚麼本錢的賤民階級找出路。

(不過,楚狂人算是很疼我們這些賤民階級的理財顧問了。通常很少人願意把時間浪費在我們這種層次的人上,絕大部分的財經文章都是針對那些手上有個20-50萬的人而寫的,所以他的文章十分值得我們賤民階級一篇一篇讀過作筆記。)


好久好久以前…


我出身自單親家庭,從小獨立把我養大的媽媽,也只是高職畢業、生產線上的工人出身。這樣的家庭背景當然不可能被稱為小康家庭。所以我在上大學之前,雖然有打過一些工、也累積出一些小小的存款,但基本上這筆錢多半是由紅包錢存下來的,所以我並不把這些錢看成是靠自己能力的錢。

那我大概是到了大一下學期,才開始有固定的家教收入,而從這個時候開始,我才建立起自己的資產。

那這些資產並不多,大概整個大學四年、研究所兩年,大概存了三四萬吧,結果去年夏天去米日先進國家灑大錢又花掉了大半。雖然中間大概是因為「師生關係融洽」的關係,因而學校送給我兩筆錢來讓我好過一點,但是全部清一清現金資產還是不到10萬。

作為一個平常要自理生活費的學生,戶頭裡面只有這樣的數字其實很合理。我猜我身邊的同學也跟我差不多,沒甚麼本錢可以拿來「配置」一番,驗證自己對景氣的預測能力。

那在投資經驗的部分。在大一升大二,累積出第一個1萬沒多久,我就拿著媽媽的錢去股市亂衝了。當時其實並沒有真的作甚麼,是因為那筆錢早就在裡面,而我只是負責找時間點把股票賣掉出場而已。但是這個小小的經驗,讓我知道我這個人禁不太起市場風險,所以退出市場之後馬上就乖乖開了共同基金戶頭,透過開放式基金來進股市。

而我當時手上根本沒有多少錢阿,沒甚麼本錢可以丟,而且又膽小怕死;所以好不容易存到兩萬塊,就拿來作個自以為的資產分配:50%放定存有基本保障,50%買基金想辦法弄資本利得。所以咧,我早期買的基金,都只有一萬塊。小時候不懂事,還覺得這樣很棒耶:定存50%保本,基金50%試手氣,讚!

很不幸,這樣子搞剛好就會被銀行坑假的,銀行莫名其妙的就撈到一堆錢,我們也莫名其妙的就丟掉一堆錢。我的銀行如果有一個「年度客戶MVP」的話,我想我應該可以毫無對手的連續蟬聯五年才對。他們真的應該要頒一個獎給我,以表彰我這個阿呆對該金融集團的貢獻,同時鼓勵有為者亦若是才對。

為什麼?把手上的錢拆開來作資產分配,在保本的同時追求穩健獲利,不是很合理嗎?為什麼會說這是阿呆的行為?

我之所以是國泰最阿呆的客戶的原因,在於我用手上有50萬的資產配置方式,拿來處理手上只有2萬的狀況。這根本就是小孩玩大車阿。



下一篇文章將會詳細說明,因為共同基金這種產品所針對的銷售對象,根本就不是我們這種手頭上沒有甚麼錢的賤民階級,而是手上有50萬上下的平民階級;因此我們進場買基金,當然會很不划算。而這一切,都跟銀行在賣基金時所搜取的費用息息相關。

我將藉由對基金買賣的四大費用的逐步分析,說明為什麼我這樣子操作,會莫名其妙的被銀行抽一堆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