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1日

間歇性波希米亞式憂鬱


2006/4/20,

這兩個月來,學校方面相當多事情,使得我一直沒有特地找時間回田野看看。上個禮拜,老闆打電話給我,說他們換了新地點,要重新開張了,問我有沒有空幫忙,這我當然很高興可以幫上忙,當然馬上就答應了。這幾天把事情趕完,高高興興趕回去幫忙,結果在聊天中無意得知,以前在我們正對面的牛肉麵老闆,竟然在清明節前後,出去海釣、然候海浪太大船翻、海難往生了。

牛肉麵老闆今年快要六十歲了,非常樂觀活潑,好學不倦,喜歡釣魚、愛抽煙愛半夜不睡覺打電動打撞球這樣子而已,沒有什麼不良嗜好。他從來沒有把我們(包括我、以及我那兩位六字頭的菜鳥老闆)當晚輩來看,有時候店都會提早休息,一起去打撞球什麼的。我非常喜歡牛肉麵老闆,我每次回田野,除了跟我的老闆聊聊,我一定會去跟隨便哈啦,他也覺得我這個小朋友不錯,告訴我不少他以前的故事,以及處事原則。

牛肉麵老闆在過年前一直有跟我說,他們有考慮要把這邊的店頂給人家,搬去南港那邊給人家倩,反正他們已經不需要那麼多錢了,這樣子的生活穩定一些,也不錯,可是他說至少也是要明年才會搬,結果沒想到過完農曆年,他們咻的一聲就跑掉了,也沒有跟我講一下,至少我也可以去送個小招財貓慶祝開幕一下。結果沒想到,這三個月來得到的第一個消息,就是這樣的消息。



我始終堅持在高等教育機構裡面生活的人,一定要認真作研究;我很清楚這樣的想法內含著強烈的學術本位立場及其不可避免的缺陷,但我始終不肯退讓,是因為我一直堅信我們的努力可以改變一些事情(也因為這個對知識的基本認知,使得我不太願意把時間花在討論學院內的辦公室政治--那也許很「有趣」,但那對我來說也就只是有些人在這個小圈子裡面獲利、有些人失利這樣而已)。我要作的事情是透過實際的分析來剖析現象,不然我就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學術研究、或是知識的價值,對我來說僅止於此;或許應該說,這是我對學術研究的期許。

只是,我這樣的期許,真的貼近事實嗎?

兩個月前,我在北縣三重的住家附近,看到一隻長相很乖看起來也很溫馴的小黃狗,我相信他的下腹部被綁了一個東西,因為明顯看到有一圈是被綁東西之後毛掉光的樣子。我一走近他就跑掉、我拿食物想吸引他,偏偏他又不敢靠近我。那個時候實在很恨自己沒有能力可以幫他。這已經發生很多次了,上次曾經在北縣中和看到一隻根本就餓扁了的小狗,那真的是皮包骨阿,可是我買食物給他、他也只是聞一聞就走掉了,可是他連躲開我的力氣都沒有阿,為什麼不吃呢?一定有什麼因素讓他不能吃阿,可是我也沒有辦法幫助他。還有一次,曾經在花蓮光復的山路上,看到一隻看起來有些狀況的小烏鴉,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平衡的飛行,可是還是一直掙扎的想要起飛,我把他迎向風牠還是偏一邊倒下去撞地。

為什麼我每次總是沒有辦法幫助我身邊的人?為什麼念那麼多書了,整天高談闊論說要改變世界的人,卻連幫助身邊的人都作不到?為什麼自己會這麼無能,每次都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死掉自己又作不了任何事情?作學問的人,每次都會說,醫生只能救一個人,我們要救整個社會的人,可是我連身邊的小生物被綁住了都沒有辦法幫上忙了,還談這些什麼遠在天邊的理想?

Howard Becker曾經在某篇文章中提到(我是從朱元鴻的「背叛/洩密/出賣:論民族誌的冥界」裡面撿到的),她認為研究者無法在田野中直接幫助受訪者,因為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受益的對象通常不會是其田野受訪者,因此她認為透過研究成果來直接回饋給受訪者,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這件事情我瞭解,可是親眼看到自己的無能,實在太失望到眼淚沒有辦法停歇。

所有官方的故事都告訴我們,切格瓦拉在其摩托車旅程中看到了一堆可怕的現象,而他發現他作為一個醫生,可以改變的卻很少,而這樣的生活體悟,成為他日後參與政治革命的堅實基礎信仰。然而這故事裡面沒有告訴我們,他是如何面對周遭的同伴逐一死亡?他如何面對革命導致的家破人亡?甚至她是如何面對家鄉母親的歸鄉期盼?難道他總是那麼全能的可以解決他所看到的不公不義?難道他總是有辦法提供每個人需要的幫助?故事裡的切格瓦拉是個願意以自己身軀來換取公平正義的勇者,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他如何面對作為人不可能沒有的軟弱。我是多麼想知道前輩們如何面對自己的無能。

我認同前輩們指引的方向,也試圖用親身實踐以報答前人的殷殷期盼。只是前輩們沒有教導我,他們是如何面對「作為革命家的『人』」不可免的困境。我沒有辦法像S教授一樣,可以達觀的看待自己有侷限的能力,總是希望自己可以解決所有的壞事情。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就是不能接受自己作不到的事實。

住家附近那隻受傷、但依然堅持等待主人的小黃狗,花蓮光復那隻拼死也要追求自由的小烏鴉,丈夫意外死亡、但依然鼓起力量堅持活下去的牛肉麵老闆娘,他們都沒有放棄他們的生命,他們都勇敢承受起他們人生中的不幸。作為地球上最高等級的生物、作為殘害牠的人類的一員,受過社會大量栽培的我,我怎麼可以說自己幫不上忙?怎麼可以說自己無能為力?有什麼資格說這不是我的專長因此請他們另尋高就,然後繼續坐在圖書館裡空談理論?

寫不下去了,就在這裡停筆。




(頁首圖片,是North Ossetia共和國、首都Vladikavkaz的婦人。她的親人被游擊隊脅持後殺死。詳情請見這裡。)

2006年4月15日

Precise & Accurate.


2006/04/15,

在本blog的正文中,我利用這篇文章的開頭,再次公開正式向zoe道歉:完全是我誤解的結果,才浪費了妳那麼多的時間。真的抱歉。

然而在Zoe的說明中,帶到了楊平版上的「一個有社會關懷的人」這篇文章。我這篇文章以及回應一直有些想法,但我認為並不切合該篇文章的題目,所以並沒有在當下就回應,然而後來就漸漸遺忘了。然而Zoe這次提到了這篇文章,就再次勾起了那些想法。我就趁這個時機趕快靠背一下。



Zoe在楊平文章的回應中,引述到了林的看法:「為什麼清大可以培養出很多優秀的工程師,卻沒有出現優秀的社會領導人?」作為他對清大、也對自己的警語。我跟他有一致的感慨,但我認為他的推論大有問題。

第一,林錯誤的指標,讓他無法正確「描述」清大的現象(缺陷):以「出產多少社會領導人」來作為一個學校能不能給小朋友願景的指標,我認為並不恰當。舉例來說,政治系的畢業生絕對比社會系的畢業生從政的人還多、因此在政府機構裡面當大官、成為「社會領導人」的人絕對比社會系畢業的還說,那我們就可以說政治系的畢業生比社會系的畢業生有社會關懷、比較有理想有願景嗎? I really don't think so。他這樣講沒有考慮到那些躲在NGO裡面、在鄉下作文史工作,還有其他那些不會上天下雜誌、但依然默默苦撐的勇者(我認為,他們才是真正有願景有理想、又可以忍受「魚躍龍門」誘惑的強者)。我想清大社會所大概不會有人變成大官,但我相信林不會說這群畢業生就沒有願景、沒有社會關懷。

第二,林對缺陷的解讀並不精確:真正傾全校之力生產工程師的並不是nthu、而是nctu(很多人一直覺得這兩個學校根本就一樣,但這是相對粗淺的印象)。nthu當然也有林所提到的問題,但nthu的問題並不是只會生產賺大錢的工程師,而是擅長生產不入世的科學家。在這點上林錯怪了nthu。

當然林是nthu的教師,從他的角色來說,他的發言是帶著自我反省、批判的意思,因此是否精確的描述、說明現象,可能不是他的重點。他如果看到我的批評、應該會覺得我很小家子氣、很白目。不過我還是要靠背:林上課中、在偶然情況下隨意帶到的「附帶一提」,可能尚未精確描述現象、也未正確指出解決方向。

我對台灣高等教育的看法,跟林有一致的立場。我只是認為他那種等級的人類,講話一定要謹慎,畢竟他的社會位置,有很大的影響力,不能為了不讓人睡著,就賠上精確性。畢竟人家覺得我們很無聊然後睡著不會怎樣,但是若讓人有錯誤的想法然後做出錯誤的事情,那就嚴重了。



這個題外話偏離楊平的文章太多,但是Zoe剛好又提到,所以花一點時間回想一下我對林的「附帶一提」的看法,順道增加blog的「點數」XD。接下來我會把全副精神放在proposal上面,因此將暫告兩週左右。

2006年4月13日

超級帥氣的標題


2006/04/12,

剛剛因為要查一個資料,而連上去PC-Lan的網站,然後就看到她「新書通告」的小告示。藍姊姊的書我引頸已久,終於出版了!這一刻對學者來說可是人生中的大事呢,可喜可賀!小師弟我,在遠端獨自高興~

細看標題,但一開始看不懂,還想說這個傢伙幹嘛咬文嚼字阿真煩人。想通之後,馬上身體就變成Orz之姿。幹!這實在是太帥氣!太屌!太不可思議了阿!這是神人才想得出來的標題阿!藍姊姊小師弟我在網路的彼端,向您以Orz的標準姿勢向您致敬!您真是太厲害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這麼殺的主標題之後,副標題裡還有「Taiwan」二字!嗚嗚嗚,您真是我們台灣的光榮阿!!!小弟弟我實在是不知道要用什麼方式才能表達我內心中的激動與感動與聖靈充滿的感覺啦!!!


偉哉!藍姊姊!



PS 知道其用字、但不解其意的版友,請參考她這篇文章的Pp.17-23,就可以大概知道她的意思了。

2006年4月10日

繁體中文Blog聯撥



正體中文部落格聯播

2006/04/11,

最近新聞報導,聯合國好像有打算要廢除繁體字、採用簡體字的計畫。這個計畫在台灣本地引起相當大的反彈。這一波在台灣的反彈聲浪,大概算是台灣政壇上少見齊聲的議題了:綠色認為這是中國打壓台灣文化的舉動、藍色認為這是共產黨湮滅中國文化的舉動。為了要對抗簡體字,於是有些團體提出連署案、有些不知道在想什麼的生物說要把繁體中文這個文字變成世界遺產來保護(不知道這是要怎麼保護...-_-),希望藉此力挽狂瀾。我竊以為政治訴求當然是可以作,但也必須認清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華麗劍法而已:看起來漂亮、有票房,但沒有實際功用。

作為一個繁體字的使用者,我當然希望自己使用的語言是強勢語言,最少最少,不要是被消滅、被淘汰掉的語言。我當然希望繁體字不僅不要被淘汰,而且還可以成為世界第一大語言。但問題是要怎麼作呢?走上街頭從事抗爭、用官方名義去遊說,這當然可以採行,但不會有用。關鍵還是在於本身知識水準是不是夠高,知識內容有沒有被閱讀的價值。以學術研究來說,如果學術產品的品質夠好,別的國家作研究的,自然會時時留意台灣的專書、期刊的出版狀況,甚至以台灣的研究為規臬。只要底子好,就不需要用各種方式去提醒對方、甚至拜託人家去記住我們。研究認真做、文章好好寫,跟你作一樣東西的人,自然被迫要來讀你的東西,那我們的語言自然就會變成最好的語言。

最近看到蔡志浩的一篇文章,他也持類似的論點,認為實際產出才是解決的路途。但他跟我論述最大的不同,在於我相對來說較為看重寫作產品的品質(類似學術評鑑中的被引用率[Relative Citation Impact])(附註一),是一個語文能不能成為領導語文的原因;而他則較為看重特定語文佔所有流通知識的數量。而目前流通知識最多的地方就是網路,而網路是一個實體人數規模不重要、較看重實際參與規模的陣地,因此提供繁體字使用者「以小搏大」的機會。蔡志浩鼓勵我們這些繁體字的使用者,不要一味抄襲、引用,而要靠自己、眾人一起努力動手寫,才能讓繁體中文成為一個不可取代的資訊吸收管道。蔡志浩的觀點值得深思,尤其是我們這些拿了中華民國不少油水的高等繁中使用者。


最近,有一個新開的網路相簿公司,他們不知道是噱頭還是怎樣的,辦了一個以繁體中文為基礎的部落格中介站,打破原先各家blog的疆界(例如無名、蕃薯藤、blogger),嘗試把所有繁體中文的blog整合在一起。我不曉得這個broker之後會如何發展(畢竟他們現在完全沒有分類檢索系統,這樣的broker跟沒作一樣-_-),但就他們的立意來說,仍是值得鼓勵;而且在相當程度上,也是蔡志浩那篇文章的另外一種實踐方式。

我看那個網路公司與計畫,我想他們應該也是一群跟我年紀相仿的年輕人,一起出來實踐理想的吧?看了也是一股熱血從心中竄起阿感動,我自己也身體力行的加入了聯撥,希望這樣微小的支持可以讓他們在創業初期的艱辛中,帶給他們一絲絲的溫暖(希望他們不是欺騙我的真誠阿-_-)。我用我的文字盡我所能的幫助他們,也藉此勉勵我的網友們努力創作;用我們的手腳與腦筋,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更好的天地。



(頁首圖片引自某位對岸同胞的blog,那個網頁真是腰獸華麗阿,而我的純文字blog又如何與他抗衡呢......)






附註一: RCI這個指標,是目前在國際上接受度最高的學術評鑑指標,在理工學科更受採行。他的評鑑概念是重視文章被引用的次數,藉此看出研究的品質。毫無疑問,這套制度比我們現行的評鑑制度好很多,而且中研院社科中心好像也曾經請過洋人來介紹這些東西,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就是沒有採行這套制度。

對RCI以及學術評鑑有興趣的網友,或許可參考曾孝明的「台灣的知識經濟:困境與迷思」,這本書的主題就是在討論台灣高等教育的學術評鑑,而其中大概有1/3的篇幅,都圍繞在RCI上。曾孝明的case多以科技研究為主,但對人文為主的學門,仍有一定的啟發,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參考。

2006年4月9日

[kuso] 陳金鋒 vs. 陳金鋒




到2006/04/08為止,陳金鋒已經打了12場、累積出52個打席。我終於有點事情可以作了。以下將2002-05年,陳金鋒在美國小聯盟AAA等級的成績列出來,其中數據包括各年度前50個打席的成績,以及該年度的總成績。

請注意,2002與2003的成績是較完整的兩年。2004年時,陳在七月時代表台灣去打奧運、後來9月中大聯盟擴編他也有上去;2005年時,大聯盟隊的人受傷,陳金鋒也曾短暫被叫上大聯盟當替補。因此這兩年的出場數較少、也較為不穩定。在比較時要稍微注意。

資料取自BaseballCube以及球魂網站的逐場記錄。不明白數據意義的版友,請參考Nickyang版上的這篇文章這篇文章



PS 本數據第一發表地點為PTT-CCF板。

2006年4月4日

Browser Recommendation


2006/04/04,

你用哪種瀏覽器?

目前,全世界的上網人口中,有85%(附註一)是用windows內建的Explorer(就是IE啦),偏偏這套軟體卻是所有瀏覽器裡面最爛的。這玩意兒漏洞一堆、容易中毒、網路頻寬利用率極低、下載速度非常慢,最糟糕的是MS到目前最新公布IE-7的beta版本,才開始支援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網誌新聞格式)跟標籤式瀏覽(tabbed browsing),但其依然帶有著強烈的MS風格:檔案超級大+速度驚人慢。

在這裡,我要鄭重推薦、要求、強迫、懇求、拜託各位,為了你自己好、也為了大家好,試試看其他的瀏覽器吧。每次在看到課堂上同學用NB上網玩,都是用IE,我就一肚子火!上課不認真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竟然在玩樂時還用這麼爛的東西...-_-



第一個要推薦的,是市佔率第二名,而且穩定度、配合度最高的「火狐狸」:FireFox。這個東西的前身就是netscape,後來這家公司被MS用作業系統中內建軟體的大賤招幹掉後,後來就把程式碼公布出來,給大家拿來用。後來一堆認真魔人就根據netscape的基礎開始在上面作一堆有的沒的,然後這玩意兒就跟Linux一樣日益強大了。

推薦他的最大原因,是因為從IE轉過來使用firefox,會非常順暢而不會有任何的不適:1.)他有很順暢的中文化、2.)它長得跟IE幾乎一模一樣、3.)IE的「我的最愛」可以直接「匯入」到firefox裡面。基本上對IE的使用者來說,這玩意兒對你只有加分沒有扣分。



第二個要推薦的,是我目前主要使用的「阿普拉」:Opera。這是一間挪威公司開發出來的軟體,它在去年之前都還是要收費的唷,可是不知道為什麼,google在去年大量入股這家公司,然後就把這家公司的瀏覽器軟體變成免費軟體,隨便給人家下載了。網路上大家就有傳聞說這是google對抗邪惡MS的前置作業阿什麼的,不管google的理由是什麼,反正對我們有大大的好處就是了。

Opera這套軟體呢,它稍微有一點門檻,因為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它長得跟IE不太像-__-||。 opera的好處,在於它的任何動作都非常快:開啟網頁非常快、下載檔案非常快、開啟程式非常快,比firefox還不吃資源(我現在開了十個網頁、只吃20MB的記憶體,要是IE的話大概已經強制關閉程式了吧)、可以將「我的最愛」匯入;最重要的是,它對RSS、Atom的支援非常非常強。而且,最近它也已經有中文版本囉!



好了,趕快選一個拿來用吧!用過好物之後,你就不會再看IE一眼啦。曾經滄海難為水阿,我沒有豪洨。

順便介紹一下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網誌新聞格式)這個東西。這東西的功能,就是讓你不用一天到晚連上朋友的blog,看看他這傢伙有沒有更新。而是一旦這個blog更新,瀏覽器就會主動告訴你。它使用的方式,就是使用上述任一個軟體,然後連上你想常常看的網站(例如本站),然後哩,如果這個網站,支援所謂的網頁訂閱,在那個網頁的位址後面,就會出現一個小小的方塊(firefox是一個橘色的方格、上面有像廣播的條文,opera是一個藍色的方格、上面有白色的rss字眼),然後按下去,你就知道要怎麼作了。

網路上已經有一些現成的demo影片了,弄在這邊給大家參考:這是firefox的教學這個是opera的教學

還有,有的blog並不會直接在網站位置後面顯示那個方格,那你就要去網站裡面去找一個rss的黃色方格,找到之後按下去,就會有同樣的效果。opera比較有這種問題,firefox我還沒遇過。不過我自己覺得opera的RSS功能比firefox好用,因為opera可以把閱讀過的勾選掉,不會把已經讀過的跟沒有讀過的混在一起。不過這種東西就是習慣成自然,不然為什麼IE這麼爛的東西竟然還有80%的市佔率呢...囧rz

(頁首圖片為哈伯望遠鏡)











附註一:目前各大瀏覽器的市佔率為何?Well,這個問題其實不容易回答。

到底有多少人在使用IE、FireFox、Opera呢?我本來以為這隨便一查就知道了,但我發現這裡頭其實還蠻多學問的耶,害我在這個附註裡面花了一大堆時間...=_=。目前最被肯定的作法,是鎖定特定網站,然後看看上那個網站的人,使用什麼瀏覽器,但是光這種方法得到的答案也非常不穩定,因為不同的網站有不同的讀者,因此得到的sample就不一樣,例如你拿上Tom's硬體指南的人當樣本,跟拿上MSN網站的人當樣本,得到的sample當然不同,但我想在google已經變成最popular的搜尋引擎之後,這些問題應該可以解決了吧。

再者,因為非IE的瀏覽器,他們還會把自己偽裝成IE,用這種方式增加該瀏覽器可以瀏覽的網頁,例如我現在用的Opera,就會把自己偽裝成Firefox或是IE,例如我去到某些網站,他們就會以為我是IE、還建議我去下載firefox哩。把這群偽裝的狀況也納入考慮後,你就知道要確定一個人使用什麼瀏覽器,是有一定難度的。

撇開詳細的數字不談,目前被接受的共識是:在歐美、IE的市佔率比較低,第三世界的IE市佔率就比較高;高階電腦使用者比較不會用IE,低階的電腦使用者則傾向使用IE。例如某一個專業電腦軟體網站,他的統計就是這個樣子;另一個看起來是一堆電腦玩家的群聚點,則長成這個模樣;也有看到這種的,只是我不知道上面這些數據是不是有各自的計算來的。在我看過的資料裡,最瞧不起IE的大概就是safalra的網站吧,這個瀏覽器是專門給Mac的電腦使用的。

不過,我看到被引用最多的,大概還是認為IE的市佔率維持在85-87%,firefox在8-10%。例如hitslink的數字、或是onestst的數字都是這樣。

至於特定的國家呢?台灣的我查不到統計,但是有美國、英國、加拿大,這邊有幾個歐洲國家


我對這個領域是大外行,期待版友們的指正!

2006年4月3日

《目擊者》


2006/04/03,

2006年3月,9個台大登山社的小朋友去爬山,在18日,有位小朋友在山上被落石打傷,因而急召消防隊上山救援。這九名小朋友在20日安全下山。

下山後,等待已久的記者們立即圍上前要求他們講點話、弄點東西好回去交差。在當下台大登山社的小朋友們就跟記者發生爭執,事後包括TVBS、東森、聯合報眾多新聞媒體,就聯手圍剿這幾個不知死活的白目大學生。「得罪了記者還想走?」,這是我看到udn新聞的第一個反應。

台灣Wiki百科有把這件事情的各面說法整理出來,不熟悉這個事件的人可以去這裡看看。

本島媒體濫用自己的媒體身份、宣稱他們有至高無上的第四權、以及民眾有知的權利的似是而非的裡油,玷污讓他們難堪的人,這在本島已經是陳腔濫調了。這也是一般的媒體改革者著重的事情。

但我最近看到的幾份資料,讓我感覺這些第一線的記者的糟糕行徑,相對來說記者本身沒有專業訓練、沒有職業道德的個人問題,至少還不是整個商業媒體體制的問題。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我最近看了《目擊者》這份雜誌最近的幾則報導,因而引發的感慨。這幾篇文章都暗示我,整個商業媒體的制度大概已經保證台灣媒體不會有善盡報導的能力,單靠幾個懷有志氣的第一線熱血青年的自我批判,可以改變的事情也是很有限的。讓我先從《目擊者》介紹起。


《目擊者》
這份雜誌,是台灣記者協會自己辦的雜誌,該刊物設定的讀者群,不是一般「看」新聞的人、而是「寫」新聞的人,不是一般大眾、而是記者。因此對我們這種不是幹記者、也沒有管道可得知內情的凡人來說,這份雜誌是一個認識媒體幕後運作的很好路徑。

我到底是從這裡面看到什麼東西,讓我忽然有這種孤臣無力可回天的感覺呢?

第一,在今天,我們這些不懂內情的人類,都會覺得台灣每年三月的媽祖祭典是世界有名的,然後我們就,覺得這個東西是某種程度的台灣意象,因而引以為榮。然而《目擊者》2006年3月號,就告訴我們大甲鎮瀾宮是怎麼買通各家媒體(例如給車馬費、茶水費)、廟裡的主事者再直接跟媒體的管理階層接洽,直接讓電視公司買斷直撥權,把大甲媽的繞境炒起來;最後藉由媒體轉移注意力,讓大家不去注意到鎮瀾宮以往往北的繞境,怎麼會忽然變成往南背後的地方政治勢力問題。知道這種事情原來是怎麼弄起來的,真的會讓我們這種以媽祖繞境為榮的台灣人感到萬分洩氣,更不用說那些將媽祖視為「在地生活信仰生出跨國新枝葉」的學者。我不是在諷刺康河鴨,而是消遣自己,畢竟我以前就是將媽祖繞境視之為台灣活力的展現,並且引以為傲。看到我所謂的「台灣活力」背後這樣鑿斧斑斑的政經過程,實在讓我沮喪。

第二,2005年,台灣爆發第二次職棒簽賭案。當時所有的媒體注意力,都鎖定在有沒有球員參與、有沒有教練級的共犯,比較有腦一點的媒體,就會去找找有沒有黑道或組頭。結果呢?結果這原來是一個有問題的檢察官,平常黑吃黑亂搞的底細快被掀開了,因此趕快抓人炒新聞,轉移眾人的注意力藉此獲得知名度、爭取一點護身符而已。被蒙在鼓裡的一般人,就這樣被這個王八檢座牽著鼻子走、覺得是不是政治力介入阿怎樣的;地方記者儘管早知有問題,結果他們也不敢把該檢察官平常的行徑寫出來(包括水果日報),等到檢察總長開始抓人、相關證據一直出現了,這群沒用的垃圾才忽然轉移他們的砲口、輕鬆忘記先前他們是如何恭維這位徐檢察官,蜂擁出來落井下石。我們期望媒體可以把危害世人的壞蛋公諸於世,因此我們賦予他們極高的言論自由,結果他們卻跑去跟壞人狼狽為奸,把我們給予的權力拿去給壞人,讓壞人獲得更大的勢力。

第三,台灣許多政治人物都是出身於新聞界,藍綠都相當多。這群出身新聞界的人,很熟悉媒體運作的方式,知道如何「讓媒體去告訴人們、他想被人知道的事情」,然後「讓媒體不要講、那些不想被知道的事情」。至於他們如何達成的呢?《目擊者》在2006年2月號,點名台北市副市長金溥聰,說這個傢伙如何藉由他跟總編輯的關係修改稿件、如何當眾辱罵第一線記者,來讓媒體報導出金先生認為「應該被報導的消息」。政治人物會給媒體壓力、媒體去抵抗政治人物的勢力,是媒體與政治界接觸的必然關係,抵抗政治人物的惡勢力,也是他們的天職與榮譽;但在這個case中讓人感傷的是,那些被金副市長欺負的記者,說不定以前都還是「金教授」的學生呢?看到自己以前教導自己要抵抗邪惡、捍衛真相的老師,變成軟硬兼施、而且手段技術一流的政客,不知道他們心中有何感想。不過這個跟下一點比起來還好,畢竟這種黑心事情寫出來還有票房,媒體們還算是站在相對清楚的清白位置來對抗惡質政客。但下一則就更黑暗了。

第四,一般媒體中,主要有專跑新聞、專寫稿子的記者,以及專找廣告的業務。最近傳播業不景氣,廣告業務越來越難作,因此管理階層開始要求原本專司寫稿子的人也要順便找廣告業務,而實際的作法,就是把廣告業務納入他們的薪資計算中。這會發生什麼效果呢?結果就是記者會希望他的報導對象會給廣告贊助,讓他的年終獎金漂亮一點,而拿人手軟吃人嘴軟,因此文章裡面當然也就會多美言幾句囉。再則,政治人物當然也知道媒體高層財務吃緊的狀況,因此他們也會直接的找上媒體高層,直接跟他們談,例如我不喜歡某某記者寫的文章,你把他調走,我就給你xxx萬的廣告資金;再例如,我最近要辦一個活動(例如XX博覽會),希望媒體可以大肆報導,那你幫我作專題,我就給你買廣告。台灣日報、中華日報,都做過這種事情。

以上這幾點,都不是我根據「合理猜測」所推論出的「合理結論」(語出陳文茜),而是根據《目擊者》提供的資料所做的整理。而且我引用的部分,都是刻意挑選其中有明確人證的部分,有兼顧到證據面的強度。有興趣的人可以去閱讀原文看看我有沒有豪洨,事實上我講的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當然,《目擊者》一定還有些沒有講出來的黑幕,畢竟這份雜誌也是媒體,他們也有收入壓力、也會受到官方的壓力。但當我們看到水果日報似乎也屈服的時候,《目擊者》似乎是我們唯一的靠山了。沒錢的人、去圖書館翻一翻吧,有閒錢的人、訂他們的雜誌吧,一年500元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

看完這幾點簡介,相信你跟我會有同樣的感覺:第一線記者沒有職業道德,其實不是太大的問題,真正隱藏在背後的可怕狀況,是以後的記者大概很難避免成為特定政治團體、或特定商業機構的代言人。



要是以後的新聞,都是這種名為新聞報導、實則置入性行銷的奇幻文學的話,我想我們應該認真考慮,強制將媒體新聞從資本主義體制中拉出來(例如將所有商業媒體買下來、捐給公視)。因為從制度面上來看,幾乎可以確定,遵守資本市場邏輯的媒體(尤其是在本島這個有奧妙磁場的地方),只會變成其他勢力的禁臠,而不可能是獨立的第四權。


頁首圖片是徐維嶽這個萬惡的檢察官、以及眾多聞雞起舞不知驗證的無腦記者,聯手謀殺掉的台灣國家隊的未來明星捕手:陳昭穎